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人物 >> 正文

他以葡萄的名义,命名了一个甜蜜的节日

日期:2021年8月22日 23:50:45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马陆种了10年左右的葡萄了。1990年酷暑8月,天气热得连知了都懒得叫唤,我们大汗淋漓地赶到马陆园艺场采访他,在他办公室里,他拿出洗干净的红得发紫的葡萄。我刚一咬破皮,一股鲜甜果汁顿时流进了心田。

微信图片_20210822182022.jpg

为什么这葡萄这么甜?这一问,引出他一段让我至今难忘的话:我们山东有句话是“一树花半树果,半树花一树果”,这里有个多与少、产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刚开始时,追求产量,讲经济效益。从1988年开始,主攻质量,采取合理留枝,减少结果,巧施水肥,严防病虫,品质上去了。就在前几天,上海园艺协会到我们场里召开上海市优质巨峰葡萄现场考察会。法国人头马洋酒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经理考察了马陆园艺场后,决定在上海联合投资建葡萄酒厂。

这个种果树的汉子,是山东人,名唤单传伦。

微信图片_20210822182025.jpg

他中等身材,出言直爽,在马陆的田野里已经挥洒了无数心血与智慧。他在一个原本发不出一分钱奖金给职工的园艺场,大刀阔斧地改革,到1985年,职工已经能获得人均2000元奖金。他突破传统栽培技术,搞绿苗移栽,把3月份插种的葡萄幼苗于当年5月下旬带土移植到大田,第二年就获亩产2800斤,写成论文发表后,很快被上海郊县和江浙果农广泛采用。面对祖国各地求教的四五百封来信,他一一回复,“有‘果’大家摘嘛”。对全镇上千户葡萄种植户,他更是责无旁贷地给以帮助指导。单传伦入了党,还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微信图片_20210822182026.jpg

我们把那次访问写成《葡萄成熟的时候》一文,发表在《解放日报》的副刊上。大概由于这种缘分,单传伦记住了我,并将我引为知己,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会找我倾诉和分享。我俩都属猴,脾气耿直相投,数十年交往中,我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是个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人。他原来的岗位是教书育人,学的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后来才钻研起果树栽培学,在苹果的栽培和高产方面,得到了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认可。那时的上海南汇果园乡,苹果亩产只有两三百斤,先后请过辽宁和河北的技术人员来传经,终因生搬硬套北方的经验而失败。后来,南汇果园乡的聘书发到了山东果树研究所,研究所便推荐了单传伦。

微信图片_20210822182029.jpg

1976年,单传伦来到南汇果园乡,只用了3年时间,便使苹果亩产达到3000斤,1980年又达到4200斤。

之后,单传伦又应聘来到嘉定马陆,在葡萄栽培方面创造了绿苗移栽法,不仅使嘉定的葡萄种植户受惠,还惠及江浙广大葡萄种植户。

单传伦有一颗不安分、不满足于现状的心,为提高葡萄品质,他倡导和推广的是葡萄套袋和大棚栽培,尝试种植含硒葡萄等品种,之后又在有机葡萄上做文章,还在控产方面下功夫。马陆葡萄如今受到世人交口称赞并获得许多奖项,都跟单传伦的这种主动创新、力求卓越有关。

微信图片_20210822182031.jpg

他还是一个很有文化内涵和修养的“庄稼人”。他身在葡萄园,却心系天下事,保持着阅读征订各种报刊杂志的习惯,甚至像《收获》这样纯文学的期刊,他也愿意静下心来阅读。

他还满怀诗情,让我请来诗人赵丽宏,赋诗马陆葡萄,让最好的乡土经济与乡土文化长久地存活在“甜香味”的诗中,正如诗人所言:“嘉定马陆,葡萄之乡,香飘万里,美名传扬。蓄一方水土,引天下良种,集八面智慧,写甜蜜文章……”他还叫人在一块巨石上镌刻赋文,置于马陆葡萄公园中,背景是流水潺潺的假山,让游人踏进葡萄公园一眼便可看到。

微信图片_20210822182034.jpg

单传伦又以葡萄的名义,命名了一个甜蜜的节日,之后又不断地挖掘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有一年,马陆葡萄文化节在文化前加了“科技”两字——这一年富硒葡萄上市了,这是马陆葡萄种植史上的创新之举。后来的葡萄节更丰富多彩,有葡萄酒文化展示、品酒礼仪讲座、少儿书画展和马陆风光摄影展等。

微信图片_20210822182035.jpg

微信图片_20210822182037.jpg

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为马陆葡萄写过文章、诗句的文人,他都不曾忘记过。

他以葡萄的名义,把情义滋养给了这片大地,把甜蜜赠予给土地上的人们。

微信图片_20210322163636.png

作者: 赵春华
编辑: 卢泽斌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