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人物 >> 正文

小树的飞天梦

日期:2023年7月12日 21:25:18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近日,嘉定区听障人士树斌

代表上海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

荣获无人机操控项目亚军。

从无人机“小白”到国家级比赛亚军,

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起来看↓

     

无声世界 逐梦蓝天

树斌今年36岁,出生后不久因为意外导致一级听力残疾。2019年,他第一次接触无人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我看到朋友的航拍作品非常棒,内心充满好奇,我可以拍出这么美的画面吗?”

作为一名听障人士,想要熟练操控无人机,他面临着与常人不同的挑战。“沟通困难是我学习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不仅无人机配件专业知识看不懂,对于无人机联机电脑调校参数更是一头雾水。”树斌用手语表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无人机拍摄梦,树斌通过查阅资料并参加培训班系统学习无人机知识,很快掌握了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的拍摄技巧。

1.jpg

看着无人机在自己的操控下缓缓升空,树斌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种感觉:“当时真的非常震撼和激动,无人机令我第一次能如此具体细致地从高空看到景象,有一种自由的舒畅。”

对于无人机爱好者来说,参加竞赛是提高技术、增加经验及展现个人实力的重要途径。2021年,树斌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可惜由于他不熟悉工业级无人机,缺乏组装经验,仅获得第44名。

“我不甘心,所以开始研究拼装技巧,终于等到了今年的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师父功不可没。”树斌所说的师父是航宇科学无人机教员韩少文。

2.jpg

树斌与韩少文

“爱学习,爱钻研,有冲劲。”韩少文这样评价树斌。他说,从今年4月开始,他们每月进行为期10天的训练。“由于他之前接触的大多是消费级无人机,所以当时在竞赛方面几乎是零基础。我们从模拟器训练到训练机训练,直到比赛用机的训练,包括从组装、调试直到飞行,其间遇到种种困难,他一直坚持着。”韩少文说,在更具针对性、更高标准的赛前冲刺封闭式训练中,时常训练到晚上10点左右,这时树斌依然会说:“我再飞一遍会更好!”与此同时,他还不断研究其配件构成和功能,如今已经可以熟练组装多种型号的无人机。

“虽然他有听力障碍,但这也是他的一个优点——他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讲解一个操作,我只需要简单介绍示范,他就能够快速学习上手。”韩少文感慨道。

可见,从“小白”进阶到“大神”的秘诀,就是潜心钻研。经过层层选拔,树斌成为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操控项目的两位参赛选手之一。

凌空对决 尽展实力

虽然身处无声世界,但树斌在备赛中刻苦训练,赛场上沉着冷静,最终脱颖而出。回想起比赛的过程,他眼中泛着光:“很享受,能参加这次比赛,对自己是一种肯定。”

赛场上,树斌手握遥控器,操控无人机跃然起飞、空中盘旋、穿过障碍、起伏回环、顺势降落,期间成功飞越5个障碍圈,展示了自己在无人机操控方面的精湛技巧。此外,他用时38分钟完成无人机组装,其中包括电机安装、电调焊接、主板焊接、主板安装机臂……光螺丝钉就有128枚。尽管竞争激烈,但他极为冷静专注,最终将奖杯收入囊中。

3.jpg

比赛现场

其实,和许多无声世界长大的小孩一样,树斌的父母因为担心他的无声世界太过寂寞,从小就希望他能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谈及于此,树斌的母亲孙爱珍无比自豪,脸上笑靥如花:“他的兴趣爱好特别多,摄影、无人机、打篮球……样样都拿得出手。自打他爱上无人机以后,我们全家都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他也不负众望。”

摄影也让树斌对这个安静然而又绚烂多彩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独特认识。日常生活中,树斌一有时间就想到高处放飞无人机,到处旅行捕捉美景。自然风光、城市街景,都是他喜欢拍摄的场景。为了拍到一张让自己满意的日出照片,他曾凌晨2点起床骑电瓶车到浦东。可以说,无人机为树斌推开了一扇精彩的大门,而他想把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4.jpg

树斌的摄影作品

“无人机从地面起飞,就像是人生的起点,我要把它飞得越来越高,就像我的无人机技术从最基础的‘小白’程度慢慢进步一样。”树斌说,他想继续钻研无人机操作技能,带领更多朋友学会并爱上无人机,看到一个更精彩更广阔的世界,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激励大家追梦、圆梦。

据了解,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今年大赛设置了信息通信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美术专业类、手工业类、工业及先进制造业类、服务类共5大类28个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32个代表团共950名选手参加,规模创历届新高。

0二维码.jpg


作者:摄像张育锴
编辑:戴懿昕(实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