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来自全市各高校的“小叶子”是国家会展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共有20名“小叶子”参与其中,为进博会的顺利举办贡献青春力量。
6万字讲解词,浓缩进博会完整历程
“欢迎大家来到进博文化展示中心。”在被称为“进博会的博物馆”的进博文化展示中心,集结了一群负责为嘉宾进行讲解工作的“小叶子”,借由他们的解说,进博会的过往历程在这里徐徐展开。
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悉尼工商学院的史皓冉就是其中一员。在进博会开始前,她和伙伴们就对这个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做了充分了解。“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每个人负责一个板块,在组内相互进行讲解。”史皓冉说,这样的拆分学习法让大家自然而然地将进博文化内化于心。
经过一周多时间,大家形成了一份包含正文和附件在内的6万字讲解词。“虽然字数多,但经过培训,记忆起来不算太有难度。”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国礼板块”,这块区域展示着来自五大洲的国家赠送给中国的礼物,“这些展品背后有着美好的寓意和祝福,恰好印证了那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讲解过程中,她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
“这里浓缩了进博会从第一届举办至今的历史过程,只要用20分钟,大家就可以对进博会的丰富内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展示中心的讲解工作,让史皓冉觉得意义非凡。
0米层到16米层,每个角落都有她的足迹
作为一名内宾接待志愿者,陆欣怡已经是“小叶子”中的“二年级生”了,今年进博会上,她继续用脚步丈量国家会展中心的角角落落。
区别于去年的引导工作,今年内宾接待的岗位更考验灵活性和全面性,在颇感新奇的同时,她也觉得面临的挑战不小。为此,展会开始前十多天,她和搭档就来到国家会展中心,每天早上6点起床,8点抵达场馆,从0米层到16米层,大到展台展商,小到充电宝的位置,陆欣怡都了然于胸。
“每天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她笑着说,“因为我们穿着显眼的红色西装,除了接待重要代表团的工作之外,还会面临很多人的询问,所以要将馆内的情况都牢记于心。”
在接待湖北代表团之前,她和搭档要根据对方需求反复调整优化参观线路、联系相关展商、对接接送车辆,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规划线路的时候,陆欣怡秉持着三大原则:用时最少、走大路、不走回头路。为此,她在平面图上反复绘制最佳路线,在线路图上标清各个点位,并根据对方需求增加或删减点位,经过四五次修改才将线路敲定下来,最终获得了代表团的一致认可。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在亲历两届进博盛会后,陆欣怡感叹:“在进博会,我感受到中国在对外开放、拥抱全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希望我可以继续用青春力量为‘四叶草’带来光合作用。”
作者:奚柔
编辑:王子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