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人物 >> 正文

我“嘉”她力量|“新农人”沈燕燕:就想忙活儿“田里那些事儿”

日期:2024年3月5日 21:10:25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编者按

女性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她们心里有暖,眼中有光,用特殊的温柔展示时代的力量,用智慧和担当书写不凡的成就。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及上海市总工会公布2023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的命名结果。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嘉”她力量系列报道,聚焦今年获得市级荣誉的女性和女性集体,记录多重维度的女性故事,展现独属于女性的巾帼风采。

上海嘉定维高蔬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沈燕燕是一名“90后”,也是一名“新农人”。最近,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2023年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作为一名留英硕士,回国后的沈燕燕女承父业,接棒了家中的沥江生态园。在区农委的支持下,她在沥江生态园里养起了本地梅山猪,还主动为50余名本地女性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佩奇姐姐”。

“每一间大棚都是我的办公室”

农村出身的沈燕燕,对农业有着特别的热爱。沈燕燕告诉记者,在国外求学期间,她接触过很多高品质猪肉,但都比不上小时候吃过的梅山猪肉。

“2019年,我用现代化的手段养起了梅山猪。”沈燕燕介绍,在沥江生态园,梅山猪住着“大房子”,睡上“发酵床”,吃着天然蔬果茁壮成长……“佩奇姐姐”的昵称也因此叫开了。

正文图片

不仅如此,沈燕燕还在“生态链”上动起脑筋,种养结合,大力发展园区内的循环经济。创新的“现代发酵床养殖模式”,既把园区内的残菜、残果等种植业废料加以利用,又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真正在养殖嘉定梅山猪的过程中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是个“农二代”,但非农业专业出身的沈燕燕总会抓住每一次与农田“亲密接触”的机会。隔三差五下猪圈、三天两头跑大棚成了她的工作常态。“在我看来,每一间大棚都是我的办公室,每一个农作物都是我的研究对象。”沈燕燕说。

四五月即将上市的本地白蚕豆、七八月的黄桃、九十月的水稻……对沈燕燕来说,各类农作物的成熟、生长等重要时间节点早已烂熟心中。

正文图片

“这个大棚里种的就是我们本地的白蚕豆,我时不时就会来大棚里看一下,有些已经达到成熟的标准了。”在沈燕燕看来,每次在一线观察、参与农业生产的经历,都是她积累经验、成为合格“新农人”的宝贵机会。

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为50余名本地女性农户提供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本地“新农人”,沈燕燕一直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进行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沈燕燕活用自己在市场营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5位“农二代”一起成立了“我嘉生鲜”平台,将嘉定“三白”、黄渡番茄、外冈大米等优质地产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搬上本地市民的餐桌。此举也帮助越来越多的本地农户畅通销售渠道,扩大了嘉定农产品的影响力。

正文图片

随着“我嘉生鲜”的招牌步步打响,沥江生态园的规模日益扩大,沈燕燕又开始进一步着手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生态园。“除了传统农业种植外,‘农业旅游’逐渐成为一个热词。现代化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并且急需各类人才的加入。而女性天生就具有细腻、敏锐和注重细节等难以或缺的特质,能够胜任各种各样的工作。”沈燕燕说。

于是,一个想法在她脑海中成型——能不能吸纳更多的本地女性农户,在打造沥江生态园农业旅游产业的同时,也为她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为了帮助当地农户共同致富,沈燕燕自2017年起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助农模式,通过农技培训等形式,先后吸纳本地40—50岁人员70多人,其中女性到达80%,缓解了本地村民就业困难的问题。

沥江生态园工作人员毛红花在这里工作已有一年的时间,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生态园举办“三花节”“沥江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时候,手把手带游客体验蒸糕制作。“因为我有做本地蒸糕的经验,所以这份工作也是在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毛红花说。

正文图片

在沥江生态园里,像毛红花这样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我自己的团队中,女性比例也超过了50%,无论是公众号运营、线上线下销售,还是生态园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女性员工的贡献和付出。”沈燕燕表示。

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创业热土,农业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沈燕燕表示,希望带动更多的优秀女性加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贡献属于“新农人”的一份力量。

正文图片

作者:彭晓妍、姚卓林
编辑: 唐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