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人物 >> 正文

聚焦智能车“人才”“出海”等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刘懿艳提出这些建议

日期:2024年3月8日 22:50:56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懿艳继续聚焦智能汽车行业对更多实战人才储备的需求,以及海外专利保护不同步的现状,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智能汽车人才高地的建议”“关于加大支持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出海专利保护工作的建议”。

图片

如何建设符合国家和产业需求的人才高地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事项提出。”刘懿艳对此感到非常振奋,智能网联新赛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性不仅成为行业的共识,也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

“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半场的竞争高地,而在智能化这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型主导性赛道上,人才队伍建设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刘懿艳在全国两会上说,“如何建设符合国家和产业需求的人才高地,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从业者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原有的机械属性基础上,汽车大大增加了科技属性,智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学科、跨领域、深融合、强交叉的复合型特点,车辆学科已成为高新科技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平台。”刘懿艳认为,目前我国的车辆工程专业仍作为隶属于工学门类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其高科技综合载体的战略意义不相匹配,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所需也存在差异,导致供给侧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侧企业的实战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根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工程师超过114万人,其中从事智能车研发的人员约为22万人。在AI+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下,可以预见将有更多人才涌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

图片

对此,刘懿艳建议,推进车辆工程学科升级为一级交叉学科并加大产业实践与高校教学的结合力度,设置专项资金来建立“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

“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培养方案,释放更大诚意招揽人才。”刘懿艳举例,针对顶尖人才,可以从待遇、医疗、住房、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吸引海外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专业人才回国从事学术研究和技术落地;针对校园人才,可以加快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技术出海”面临的专利保护问题怎么解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从凭借成本优势的“产品出海”到依托技术优势的“技术出海”,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的全新趋势已然形成。

在另一份建议中,刘懿艳关注到“技术出海”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将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些技术成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不能将这些技术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的专利保护,不仅研发投入付诸东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刘懿艳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知识产权出海上还有所欠缺。

一方面,中国车企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占比80%以上,在国际专利布局上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中国车企的专利风险预警及纠纷处置能力,尚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专利诉讼环境。

图片

针对以上问题,刘懿艳建议从这些方面入手逐一破解:“一是要加大对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提高海外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效率;二是要建立专项专利资助机制,鼓励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加大海外专利申请的积极性。”

同时,她还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争取更多国际专利规则制定和修改上的话语权,并建立国家层面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专利情报和风险预警系统,定向开展海外专利布局和纠纷处置指导。

00.jpg

作者:李蓝玉
编辑:唐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