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7月5日起,嘉定区精神文明办、区教育局联合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当嘉好少年”系列报道,围绕获得2022-2023年度嘉定区“爱嘉学子”暨区第七届中小学(中职校)十佳“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称号的优秀学生,讲述他们的成长轨迹,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引领广大青少年明德立志、追求梦想、脚踏实地、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上海华旭双语学校,有一位少年,以坚韧与乐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自强人生。他就是嘉定区十佳“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自尊自强好少年”——杜则鸣,一个身体虽受限制,但心灵却如天空般辽阔的10岁少年。
从病房到舞台,以自强拥抱世界
命运似乎对杜则鸣并不友善,出生仅两月,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对左下肢运动神经造成了不可逆的终身伤害。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杜则鸣的父母心如刀绞,却未曾放弃。他们带着小则鸣踏上了漫长的求医康复之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同龄人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杜则鸣在医院的走廊上,用稚嫩的脚步丈量着康复的每一步。一次次跌倒与爬起,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格。“习惯了,就不觉得苦了。”杜则鸣轻描淡写地说。
近十年的求医康复之路,见证了他从蹒跚学步到自信奔跑的蜕变,更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学会了坚韧。进入华旭双语学校后,杜则鸣不仅学业优异,还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第一次听到长笛的声音,我就被打动了。”就这样,杜则鸣加入了学校的长笛乐团,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校的温暖氛围如同春风化雨,让他的性格越发开朗自信,笑容成了他最动人的标签。“每次排练和演出,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杜则鸣笑着说,“在乐团里,我找到了归属感,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当吹响长笛,我就感觉自己在飞翔,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取而代之的是心灵的平静与自由,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自制传声器,用感恩温暖人心
杜则鸣深知,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关爱与支持。因此,他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份爱。从学习做饭洗衣到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他努力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用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今年1月,杜则鸣的外婆因腰椎手术需要卧床休养。为了能让外婆及时得到帮助,他动手制作了一个木质传声器。“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外婆能随时叫到我。”他羞涩地解释道,“虽然传声器看起来有点粗糙,但效果还不错。只要外婆敲一敲,外面就能听得到,我就立马去外婆房间帮忙,可能是倒杯水,可能削个水果,可能是送些点心……”
这个看似粗糙却充满爱意的作品,不仅解决了外婆的实际困难,更让杜则鸣成就感十足。谈及制作过程,杜则鸣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我找了些废旧木板和钉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点点拼凑起来。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木板不够平整、声音传导效果不好等,但我没有放弃。当我听到外婆通过它第一次叫我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在成长的道路上,杜则鸣不仅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与关怀,更学会了如何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积极参与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慰问等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品德。
杜则鸣的故事,是关于勇气、坚持与爱的赞歌。他以自强为翼,翱翔于梦想的蓝天;以感恩为心,温暖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诠释着新时代好少年的内涵。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带着这份坚韧与感恩,继续翱翔在广阔的天空。
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