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示范区,自今年4月起,嘉定区以“代言我嘉 文明共声”为主题,用好公园、商圈、乡村、文化空间等特色开放场景,围绕“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和“文明素养的高度”六大维度,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开放麦”活动。
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们纷纷走上舞台,讲述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真实的故事和质朴的语言诠释文明的内涵,彰显嘉定城市的文明魅力与精神力量。即日起,区委宣传部推出专题栏目,带领大家共同聆听“城市文明发言人”们的精彩分享。
今天,就来听听宋珏为我们讲述跨越时空的相见
宋珏:跨越时空的相见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作为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寻亲工作的参与者,我深感责任重大。陵园内安息着741名革命忠魂,是一块块沉默的烈士墓碑,是跨越时空的思念,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记得第一次见到80岁的刘桂俊奶奶,她颤抖着双手递给我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她从未谋面的父亲刘天生烈士。刘天生牺牲时,女儿尚未出生。七十多年来,家人们只知道他牺牲在上海,却不知葬于何处。我们翻遍泛黄的档案,联系各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甚至钻进尘封的战争记录里逐字比对。当最终确认,安葬在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的就是刘奶奶的父亲时,她在电话那头放声大哭。老人将陵园的黄土与母亲合葬,哽咽着说:“他们终于团聚了。”
这样的场景,我在工作中经历了太多。烈士寻亲不仅是简单的信息核对,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我们通过公众参与和志愿服务,扩大了寻亲的范围和影响力。当我们为8名嘉定籍烈士、19名外省烈士找到家人时,不仅是为城市找回那些遗忘的英雄记忆,也是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历史的档案,更是精神的火种。让我们共同铭记烈士的牺牲,让红色记忆在孩子们的心中长成参天大树。唯有铭记“他们从何处来”,我们才能明白“我们向何处去”。唯有守护好这些跨越时空的红色坐标,伟大复兴的路上才不会迷失方向!
来源: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
编辑:吴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