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新街道鼎秀社区,21号楼无人不知。群租、偷盗、高空掷物……这些社区治理中最难啃的“骨头”,这幢楼居然都解决了。
但是,以前这里的“72家房客”却好似在“黑暗”中生活。由于地处轻纺市场、东方汽配城、江桥蔬菜批发市场三大市场包围之中,导致楼道里的租客形形色色,仓库、作坊、集体宿舍比比皆是,一幢楼里多达30多户群租,电梯被货物压坏、偷盗现象严重、卫生凌乱等状况令人堪忧。
居民茅利安实在忍无可忍,主动向居委会提出,自己出5000元做些隔离栏,起码让群租户不能推电动车进电梯。但即使自己出钱,也要征得楼道三分之二居民的同意才能实施。一家家上门,一次次开会,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茅利安终于成功迈出了“自治”的一小步:在大门口安装隔离栏杆。
这一装效果惊人,那些小作坊、货仓的租户纷纷抱怨,搬运货物不能车载,要一次次“蚂蚁搬家”,实在是太吃力。渐渐地,这些租户陆续搬离了大楼。尝到甜头后,不用茅利安牵头,21号楼的住户开始主动筹资建设“一亩三分地”。每个月花1000元聘请阿姨,负责打扫楼道卫生,“物业虽然也有保洁员,但是频率太少,自己请阿姨角角落落都能打扫到。”不仅要“内在美”,还要“外在美”。为解决自行车乱停放的问题,楼道外大门口又安装了螺旋形的停车架。居民们把这次自治行动称为“阳光楼宇”建设,意为让自己居住在阳光下。
彻底改头换面的21号楼,在社区引起了轰动,并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社区党总支书记黄佩很是自豪:“陆续开展自治的16个楼道,并非一味地仿效,而是根据自己楼道的结构、实际需求进行自治,不拘一格、各有千秋。”比如,20号楼偷盗现象较严重,居民就自筹安装了一套监控设备,并在楼道的大厅中张贴“邻里和睦三字经”,以此来改善邻里关系。最与众不同的是,这幢楼还有自己的名字——“和轩楼”,由楼道里颇有学问的孔老师取名,得到居民们的一致通过。
自治的一系列动作,也激发了社区干部更多的“感应脑电波”。“我们和业委会进行了探讨,将每幢楼的公共收益给居民们自己管理,作为自治资金使用。”据黄佩所知,现在楼道自治资金基本不用居民自掏腰包,公共收益都可以承担。不仅如此,社区还鼓励每个楼道申报自治项目,如果项目优秀,就可争取奖励金,连公共收益也可不动用。据了解,鼎秀社区不仅连续三年刑事案件率下降,更在去年的社区治理“600分”测评中拿到了满分。
随着“阳光楼宇”建设的全面铺开,居民议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一个多月前,鼎秀社区居委会升级后重新“开张”,没有柜台、没有墙壁,开放式的150平米空间从外观上看像个咖啡馆,全玻璃的结构在阳光下闪耀;从内部装饰来看像多功能空间,有电脑桌、书架、吧台、沙发;最神奇的是,居民可以在此议事,或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办公。它有一个洋气的名字——鼎治空间,寓意“顶级治理”。
“鼎治空间”将居委会办公场所和居民公共生活场所无缝融合,白天既能提供给居委工作人员办公,又能为居民提供静态化的生活休闲活动。开放后,居民胡庆翰成了这里的常客。她会带着双胞胎孩子和一台笔记本电脑来此办公。“这里空间大,有wifi,还有乐高玩具、涂鸦书籍。我办公的同时,还能看着孩子。”在工作时间之外,鼎治空间仍然开放,提供给社区居民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与社群互动。
来源:《嘉定报》 记者 顾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