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开始,嘉定区人民法院启动破解“执行难”专项治理行动,一年多以来,通过“组合拳”破解执行难,共执结各类案件14409件,实际执行率同比上升7.92%,初执标的清偿率同比上升7.53%。
拒收传票、拒接电话、拒绝出面、拒不执行……面对法院判决,总有人喜欢和法官玩“躲猫猫”,规避执行。面对这些“老赖”,执行法官也有妙招——突击执行。“有些被执行人光靠常规手段很难找到人,必须打时间差,突击早执行、夜执行、周末执行,让老赖措手不及。”区法院执行法官介绍。
前不久,嘉定法院收费窗口前,宁某正向法院缴纳执行案款。她是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被执行人,执行过程中,法官多次与其联系要求履行偿还义务,但她均不予配合。当日清晨,执行法官对宁某采取了突击行动,一早就与法警来到了其住处。打开家门的一瞬间,宁某显得颇为惊讶,她没料到法官会竟在这个时间出现。几番交涉后,宁某被“请”到了法院。面对事实和法律,宁某最终履行了给付义务。
途经沪嘉快速路嘉定城区出口的市民也许会留意到,位于道路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显示着一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面罗列了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以及执行案号、执行标的等案件信息。不仅如此,广场大屏幕、各类媒介也对“老赖”信息进行曝光。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将信用惩戒渗透进“老赖”生活,督促他们尽快履行法定义务,已成为破解执行难题的一项有力举措。
7年前,严某因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涉案,因为没有可供执行财产,法官裁定终结本次执行。去年4月,被执行人严某打电话告诉法官要履行给付义务。原来,急需用钱的他在申请贷款时却因尚有执行义务未履行完毕而遭金融公司拒绝,触及痛点的严某赶紧把欠款还清。据统计,自破解“执行难”专项治理启动以来,嘉定法院共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3117例、限制出境75人次、限制高消费677人次。
“被告人余某犯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前不久,嘉定法院就一起拒执罪案件进行宣判。记者获悉,被告余某自2011年12月起向所在地村委会租赁了34亩土地,用于种植葡萄。2014年3月,村委会因退林还耕需要,通知余某退回土地,但余某拒绝清退,村委会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令余某对上述土地予以腾退并返还村委会,另需支付租金2万余元,然而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后,余某仍拒不履行,致使判决无法执行。因符合拒执罪的认定标准,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罪将余某移送公安机关处理。面对压力,余某腾退、返还了涉案土地并全额支付了租金,而他仍将为自己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冉涛 通讯员 张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