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50名企业员工喜领欠薪

日期:2018年2月10日 08:30: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没想到,没想到真的还能拿到这笔钱过年,谢谢你们!”日前,嘉定某公司前员工张女士拿到6万元欠薪后,连用两个“没想到”对调解员和律师表示感谢。

这份迟到的工资,总共涉及员工18人,总金额达382.46万元。早在2014年底,由于经营出现问题,张女士所在的企业开始出现工资不能按时支付的状况,“以前企业效益好的时候,老板对员工的确挺好,所以不少老员工选择留下,等待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张女士说。后来,企业停业人去楼空,不少员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与一般劳动纠纷案件相比,该案涉及人数多、涉案金额大、停业后人去楼空,案情较为复杂。区劳动仲裁院寄出的相关材料及开庭通知无人签收,不仅增加了员工的维权难度,而且延长了维权时间。后来,调解员几经周折获得企业相关负责人联系方式,经过多次融情理和法理的劝说,该负责人同意出面进行调解。

去年底,调解员特地邀请上海俊豪律师事务所律师应朝阳参与调解。调解员把工作重心放在心理辅导和情绪安慰上,应朝阳则将主要精力用于释法明理上,正确引导双方当事人实事求是、开诚布公解决问题,以寻求双方权益平衡点。“由‘调解员+律师’进行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有利于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提升调解成功率。”嘉定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工作人员说。经过协调,双方同意根据员工不同工作年限和学历,分次分批提出协商方案,并当场出具区劳动仲裁院的调解协议书。

调解中,有个别员工对补偿标准要求较高,超出合理范围,给调解带来了一定困难。于是,应朝阳反复和当事人沟通交流,“我们结合社保、个人所得税及银行工资流水等方面数据,让员工放弃了不合理诉求,其实,这也有利于缩短员工自身权益的变现周期。”应朝阳说。最终,经济补偿适当降低要求后,所有员工的工资足额发放,每个人还额外获得了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春节前拿到欠款的,不仅仅是张女士和她的同事们。2月2日,嘉定法院第十九法庭举行涉民生案件执行款集中发放仪式,为2个案件的32名申请执行人现场发放执行款71万余元。揭女士正是其中之一。

2015年,揭女士所在的上海通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出现拖欠工资现象,没过多久企业员工全部被解散。揭女士和同事去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并得到支持,但企业不肯支付拖欠工资。无奈,揭女士等人将该企业起诉至法院,一审判决该企业按时支付员工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等了好久还是没有拿到钱,我们继续到法院起诉并申请执行。”

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多次找企业负责人谈话,从情理和法律上进行劝说,对方还是无动于衷。最终,法院采取“特别措施”,对日本籍企业法人实行限制出境。在法律的强制威慑下,最终对方答应给付拖欠员工的部分工资。揭女士在企业工作了两年多,最终得到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共计5万元,“这次领到2.5万元,另一半对方答应3月份给我们,希望不要食言。”

嘉定法院执行局局长胡飞兵表示,将通过多种措施和方法,全力维护涉及民生诉讼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特别年前这一阶段,尽量让职工拿到欠薪开心过年。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冉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