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招商引资的成败,关系到市场主体活力能否充分释放,最终也会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形势所迫,更是现实之需。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政策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
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信心,嘉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刀刃向内的魄力、自我革命的精神,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端出优化营商环境“五桌菜”,力争“放”得科学、“管”得到位、“服”得精准,彰显出敢为人先直面问题的智慧与自我加压奋力前行的姿态。
营业执照、健康证明、食品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对近期正在筹备开饭店的高慧而言,光是办齐证照就足以令他头痛。
与高慧这种感受对应的现实,是繁多的审批部门与审批流程。而仅今年前两个月,全区私营企业注册新增户数超过2000户,为办事“头痛”的还大有人在。
“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是市场需求和企业感受。要把原先需要办事者‘跑’的外部流程变为政府部门‘转’的内部流程,让‘放、管、服’融合产生乘数效应,使企业真正一目了然、一问便知、一窗到位。”区委副书记、区长章曦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变外部“跑”为内部“转”的背后,绝非简单地搬几张办公桌、换几块牌子。在嘉定,“6减6加6集成”的审批流程革命性再造已经启动。
6个减:刀刃向内,简政放权
“6个减”,本质上都是放权。即,整合审批流程,实施并联评审,取消总体设计文件征询,简化设计方案审核,简化施工许可办理手续和实行联合验收。
这样一来,土地取得至开工前的审批流程,被整合归并为设计方案审核和施工许可2个环节;设计文件审查,仅需要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工业项目不再需要审核设计方案;施工许可改为形式审查和网上办理;竣工验收实行联合验收……
应该放的、可以放的权都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被充分调动,企业的感受度明显提升。
2周前,上海市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系统上线后,嘉定的首单工业项目被提交。“因为企业要改扩建,所以我们2周前就上传材料。没想到,现在免去了设计方案审批阶段2个多月的时间,材料上传齐全后就直接进入施工许可的审批阶段,速度远快于我们预计。”该企业负责办理此事的马先生表示。
更让马先生吃惊的是,一旦项目进入施工许可审批阶段,最短15个工作日就能开工。仅此一个环节,就能使该项目的开工时间比原计划“加速”4个月。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审改办副主任甘小兵介绍,按照新的流程,在嘉定区规划工业区块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社会投资项目中,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一般工业项目,取得土地后到获取施工许可证,政府审批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其他社会投资项目不超过48个工作日。
“我们还压缩从项目准入后到土地取得阶段的政府审批时间,在全市统一缩减办理时限的基础上,再压缩三分之一,力争做到产业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取得土地、当年开工。”也就是说,在企业材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产业项目从准入开始,最快9个月内可以开工建设,时间比原先节省了一半。
商事制度方面,“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也正紧锣密鼓。原本单一审批事项将被“打包”,并以“套餐”形式上架,缩减企业办证办照时间。比如“食品药品经营许可一证通”,原本开一家药店所需办理的5个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被合并为一张“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最短10个工作日就能办出,审批时间也可缩短三分之二;还有企业分支机构注销登记、遗失补照等22个审批事项“立等可取”。
6个加:创新服务,精准用力
“6个加”,则注重精准服务:“绿色通道”、“一窗服务”、“一审一核”、“线上服务”、“代办服务”、“告知承诺和容缺预审”,旨在用“辛苦指数”换企业的“发展指数”。
近日,嘉定12名首席代办员正式上岗,免费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在首批首席代办员程崇加看来,“代办服务”本质上是嘉定早年“跟踪协调服务”的“升级版”。
“施工许可证迟迟办不下来,眼看开工要逾期。3天里,代办员为我跑了建交委、质监站、招投标中心、社保等相关部门,终于在开工前一天拿到了许可证,项目顺利启动。”江桥镇一家工业自动化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代办服务”不但省去了企业原本委托中介公司代办项目手续的一大笔费用,且全程不用自己奔波,一举两得。
办证“全程不见面”也是着力推进的服务举措。区行政服务中心业务管理科副科长金惠兰介绍,“营业性演出(国内)许可、船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等70个办事项目已经实现全程网办,且事项范围还在不断拓展。”企业只要登陆嘉定行政服务网上办事大厅,根据上面的提示操作,上传材料、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就能通过快递收到相应的证照。
若是在集中登记地登记的新设企业,还可通过“视频认证”方式,由需股东、法人手持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件,用手机拍上一段十几秒的视频表明意愿,即可获得新设企业身份确认,再也不用赶去市场监管部门窗口进行身份确认,也无须“实地核查”。目前,嘉定已有30多个具有合法产权证明的集中登记地。
为企业“解放双腿”之外,嘉定尽最大可能让企业办事“高速通行”。比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被纳入“绿色通道”,缩短落地时间;设立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口发证”;探索推行审批“首席代表制”,简化优化部门内部审批流程;企业申报材料不全时,在企业承诺限期补齐后,可以预先办理,到领证时再补齐所缺材料,减少企业往返。
6集成:功能集成,乘数效应
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的集成度?政务服务事项分类集成改革,剑指功能优化“6个集成”,变物理叠加为化学反应。“以区行政服务中心新楼建设为契机,我们将彻底改造服务流程和模式,打造政务服务新标杆和全市营商环境新标杆。”区审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目前区行政服务中心里有21个部门的窗口,企业和群众办事,虽有纸质版、电子版的各类“攻略”指引,各项流程也比较清晰,但操作起来有时仍显不便。办一件事常常需要依序跑四五个部门的窗口,准备四五套相关材料。有时一次来不及办,还得要跑上两三次。
区行政服务中心新楼启用后,将根据实际办事所需划分商事登记、投资建设、社会事务、不动产登记、创新创业及综合服务六大功能区。功能区内集成多部门服务事项,根据涉及审批业务的主次情况,明确业务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统一以综合窗口的形象对外开展服务,内部加强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比如,商事登记功能区,集成办理企业市场准入涉及的注册登记和经营许可事项;投资建设功能区,集成办理从项目准入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等等。办事者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就能办多家事,真正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孙凌 李华成 顾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