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勇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放下了。
身为上海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总监,这段日子,何志勇一直忙于筹备公司无线技术研发总部落户嘉定的事宜。
“瀚讯信息”主要从事无线通讯技术的研发,因技术水平领先而享有“业界华为”之誉,正在申请创业板上市。然而,新项目开工前,一道道繁琐而又复杂的报批手续,让毫无经验的何志勇犯了难:项目备案立项去哪儿申报?设计方案要提供哪些材料?民防用地配比怎样计算……
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嘉定的服务聚焦“精准”。3月底,一场为“瀚讯信息”等8个拟供地产业项目“量身定制”的联合咨询会举行。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发改委、规土局、环保、交警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针对每家企业的特点,为它们逐一讲解项目推进、办理各环节中的相关事项,并现场答疑解惑。
会上,企业家们还得到一个好消息:嘉定新推出产业项目代办制度,只要企业有意愿,从项目准入、土地储备、出让准备,到入市交易、工程报建、竣工验收,所有事项均可由政府部门的代办员无偿代办。“这项服务送到了心坎里!”何志勇说,“新项目原计划年底开工,这下心理压力一下子减小了。”
在嘉定,一种共识已经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核心是提高企业的感受度、满意度。为此,在保质保量完成全市“放管服”各项改革任务的同时,嘉定主动自我加压,推出了两项特色工作举措——建设项目领域流程再造和市场准入领域流程再造。
“我们从企业的视角重新审视、设计这两大领域的审批流程和服务制度,希望举全区之力构建‘流程最简、服务最优、效益最高’的审批体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编办主任甘晓兵表示。
建设项目领域,给企业的“大礼包”贯穿于从准入到竣工的全过程。
“项目准入前,我们会提前介入,通过联合咨询会为企业‘把脉’,进而形成‘五个一’。”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白俊英介绍。所谓“五个一”,即:一书,产业项目三方责任书;一表,为每个项目设计进度表;一项,列出审批事项目录;一单,评估评审清单;一员,为每个项目“锁定”一名代办员。如此,企业对办理什么、怎么办、找谁办便可一目了然。
项目推进中,嘉定创新出台“路条优先”和“容缺预审”机制。“过去往往会为了一个项目进程中的各类事项多次开协调会,等领导拍板后再继续下一步。”区审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路条优先”就是把研究同意项目准入的会议纪要视为“路条”,每个准入项目均形成独立纪要,已明确同意的事项在纪要中列清,各审批部门见“路条”会自动纳入快速办理“绿色通道”,全方位缩短企业等候时间。
若遇到企业提供材料存在欠缺、瑕疵等情况,对一些次要材料、辅助材料,通过“容缺预审”机制,相关部门会先受理申报材料,待企业补齐材料之后再批准发证。对于可由政府其他部门提供的材料,由政府内部自行流转提供,企业免于再跑一次。
针对目前职能部门各自受理、独立办理、业务分散的现状,嘉定又在并联评审上动起了脑筋。比如,土地出让阶段,探索实施环境影响、节能评估等“多评合一”;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多图联审”让原本各分散在十多个部门的两次方案审核合并为一次,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即可递交审核材料,整体审核时间较过去减少约一个月。3月中旬起,区行政服务中心内新设的“竣工联检”专窗也开始对外服务,企业跑一个窗口便能“搞定”项目竣工时涉及的十多家职能部门。“目前‘专窗’暂时仅接受咨询,待新的区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后,我们还可根据企业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去现场进行竣工预审,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加快企业正式竣工验收时的效率。”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协调科副主任程崇加表示。
在市场准入领域,嘉定的破题之路也已启程:“证照联办”“多证合一”“不见面、不核查”……企业办证办照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有望逐一击破。
“市场准入领域涉及部门多,审批环节复杂,创业者常常摸不清需要办理的事项和审批前后顺序,还会存在办理营业执照后直接无证经营的情况。”区审改办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比如,一些饭店经营者认为有了营业执照即可开业,事实上后续还涉及食品流通、消防等多份许可证的办理。基于此,嘉定还推出“证照联办”,以“一窗受理、一次办清”打破部门围城,企业不再需要“多头跑”,反复递交材料。
“居然这么快?”拿着的“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好药师振源大药房”负责人赵先生有些不可思议。原来,通过“多证合一”的方式,《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等五个行政许可、备案事项被合并为“许可一证通”,办理时长从过去的约40个法定工作日一下子缩减至约10个工作日。
随着新兴行业的增多,对企业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栏的登记,嘉定也有了更为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以往对企业“经营范围”的表述,主要甄别是否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规范表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出于“突出新意”、“更契合企业实际经营特点”等考虑,有些企业不愿意把“经营范围”归到《分类》里。为此,嘉定变过去的“规则判断”为综合考虑该经营项目是否具有现实价值、是否利于经济发展的“价值判断”,在符合现有法律的基础上,放宽经营范围登记条件。
“此前有企业想将‘3D打印建筑’写在经营范围内,若在以往,这肯定是套在‘高科技类’或‘建筑类’里,但企业主觉得都不精确。经过商量沟通,我们认为可写‘3D打印建筑展示’或‘3D打印建筑设计’等。”目前,嘉定还收集、梳理了一批新兴行业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指导目录,以更精确地表述经营范围。
此外,还有“不见面审批”“食品经营集中登记”、22个办理事项“立等可取”等一系列市场准入方面的措施,让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孙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