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资金技术可按需“自取”

日期:2018年4月17日 08:25: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不久前,泰隆银行嘉定支行行长王志明来到办公室,一份最新的信贷业务报表已经放在了办公桌上。报表上的数据让他欣慰——新增业务已超出预期。

就在今年1月的公司内部会议上,王志明将支行与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的对接工作做了安排和研判,制定了相应的业务目标。“看到嘉定区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时,我真的眼前一亮。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次机会。”王志明说,“以前只听说过厦门市政府有做过这样的尝试,没想到嘉定也做到了。这完美地解决了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真实信贷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区,嘉定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改善区域营商环境的生态链。为此,依托第三方平台,嘉定建立和完善了产业信息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形成“基金+平台+产业”产融合作新模式。

如今,王志明年初的判断得到了大数据的验证,该行近2个月就在产融平台上对接了多家中小企业,成功率达67.5%,比线下新增业务的成功率高出近一倍。同时,依托该平台的单月新增信贷业务数占到了当月新增业务量的10%。“我们银行主要目标客户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所以我感受特别深。”王志明说,“通过平台,我们与客户之间不再是彼此找不到对方,而是在同一张桌子上双向选择。这也帮助我们在嘉定全方位推介金融产品,并筛选出更优质的客户。”

“在平台上,企业可发布融资需求及意向,以此寻求对接的金融产品;银行也可以发布金融产品信息,挑选意向服务企业,最终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沟通。”区经委副主任周婉婉介绍,“借助平台将企业项目与银行金融产品联系起来,就如同自助点餐一样,觉得合适就下单,企业与资本的对接变得更有针对性和便捷化。”去年11月,嘉定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试运行上线,通过大数据产融平台的信息共享,已有23家银行发布了约78个金融产品,累计发放信用类贷款2540万元,同时正在对接的企业有20多家,预计至6月,可实现放款金额近6000万元。“银行和企业金融产品和需求,将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共享。我们将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工具,帮助银行和融资企业完成线上融资需求发布、产品选择和线下的撮合及融资交易。”平台负责人邵女士介绍。

对于企业而言,一份低于小贷公司的信贷利率、又无需像接受股权投资那样拿出公司股份、最快3天就能到账的无抵押贷款,没有拒绝的理由。“果宝科技”作为一家年销售额千万元级的互联网企业,因为自身“轻资产”的身份,很难从银行募集到大量资金。就在“果宝科技”为资金犯难时,通过嘉定大数据产融合作平台,它成为全区首批信用贷项目的受益者,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获得了银行放款,解除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说起产融合作,还不得不提嘉定同时试点设立的2个政府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引导基金,均委托区国资集团下属上海嘉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区财政出资4亿元,区属国资企业出资26亿元,在投规模29.93亿元,重点投向以医疗生物领域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专项基金、物联网专项基金及以汽车、环为保特定产业的基金。天使引导基金拟投资规模1亿元,在投规模7140万元,主要投资区域内起步阶段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以移动互联网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电子商务等行业为主。

有了“金主”,从创业想法萌芽,到入驻全国30个城市,要花多久?答案是3年。专注于青少年篮球培训的创新类企业“YBDL”,其成功就源自嘉定给予的“第一桶金”。嘉定创投以“天使项目投资+天使早期基金”混合投资的方式,为YBDL提供融资服务。在嘉定创投完成天使轮融资后,YBDL才顺利完成了A轮1000万元和A+轮5000万元融资,成为了资本市场中的“香饽饽”。据介绍,引导基金的设立就像大洋中的一座灯塔,吸引了大量股权投资企业在嘉定落户,从而带动产业投资,形成了虹吸式的集聚效应,落地的基金管理公司多达300家,使得嘉定成了企业家眼中名副其实的“金池”。

目前,嘉定创投所投资的49支子基金中,落户嘉定的基金就有41支,撬动了600余亿元的社会资本向嘉定集聚。2016年10月,嘉定创投出资1000万元投资熊猫资本第一期基金上海皆宝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基金规模3亿元。至2017年12月31日,“皆宝”共投资包括摩拜单车、米么金服、凹凸租车等在内的23个项目。在本期基金项目中,60%的项目进入下一轮,整体账面回报达4.8倍。其中,互联网金融平台智信度、年轻眼镜品牌Coterie眼镜等4个项目还留在了嘉定。

除了资本,技术在嘉定也可“自提”。大量科研院所“回巢”后,作为老牌的科技卫星城,嘉定又拥有了一项人无我有的优势——93个研发公共平台。

“建研发实验室要投入大量资金,对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压力很大。专业设备如果能租借,何必买?何况嘉定有那么多研发平台的专业设备给我选择。”上海伟钊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康说。目前,该公司的磁光晶体YIG研制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的研发测试工作,实验设备全部来自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研发公共平台。

研究员齐红基负责上海光机所超精密制造创新平台的开放服务管理工作。几年来,共对接服务了近25家企业,合作研发了46个项目。在齐红基看来,向社会开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有诸多利好,尤其对小微企业和创客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平台对接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技术研发资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加工难、打样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了高精专的公共研发平台和团队为基础,可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大幅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缩短企业的研发周期,真正助力产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增长。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