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琴书、大同数来宝、绍兴莲花落、陕北说书……4月27日,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走进嘉定暨“中国曲艺名城”授牌仪式在区文化馆举行。中国曲艺家协会为嘉定授牌,嘉定成为中国第四个获得“中国曲艺名城”的城市。中国及上海市曲协相关负责人,区领导周金林、顾惠文、王浩出席活动。
当晚,演出节目汇集了南北曲艺精品,比如著名演员杨珀领衔演出的山东琴书《咱听孔子说》,用现代语言传承传统文化,传播孔子精神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外冈文体中心带来的评弹表演唱《我是小小腊梅》,引起现场观众共鸣。
去年年底,中国曲艺名城创建工作调研组来到嘉定,通过实地调研及座谈等形式,了解嘉定关于中国曲艺名城的创建推进情况。调研组专家对嘉定曲艺名称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专家组表示,嘉定百姓发自内心喜爱曲艺,氛围浓厚。在曲艺创作上,将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曲艺搬上舞台,作品“具有文气,冒着热气”,有温度,有情怀,成人到儿童两手抓,做到了老有所乐、幼有所教。
在嘉定,民间曲艺的多彩风华,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有韵味。近两年,嘉定重视曲艺阵地建设,先后打造马陆老乐汇、菊园老茶坊等8个曲艺基地,各街镇级曲艺基地实现全覆盖。独脚戏、故事、评弹……前不久,在嘉定新城(马陆镇)石冈社区“老乐汇”里,各种传统曲艺轮番上演,吸引了社区居民前来观看。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去年起,每月第二和第四周的周二下午,社区邀请深受百姓喜爱的曲艺演员,定期进行曲艺演出。“‘老乐汇’沪语的意思是很开心、很舒服、很惬意的意思,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能给老人晚年生活增添快乐,还能挖掘和传播传统曲艺文化。”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品茗、听曲、故事、方言……位于胜竹路的菊园老茶坊不仅吸引了菊园居民的常来常往,还有来自静安、浦东甚至太仓、昆山等地居民慕名而来。菊园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老茶坊积极与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上海评弹团等专业团队合作,如“解解三壶”、“说噱弹唱”、“开心客堂”和“快乐戏迷”等,在专业曲艺大师的演绎下,展现的不仅是精彩的演出,更是富含正能量的宣传。在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汝刚看来,闲瑕之余去老茶坊泡上一壶茶,听上一段小曲,与三五友人“解解三壶(聊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菊园老茶坊既有茶坊听戏喝茶的复古感,又能让孩子多接触与感受传统戏曲等优秀文化,很有吸引力。”保利五月花小区居民陈阿娟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嘉定形成了另一类更加适应多元文化时代的曲艺类别——“海派故事”。2007年起,嘉定先后成立黄渡故事团和故事名师工作室,在全国故事大王黄震良等故事名家的带动和影响下,汇集沪上30多名资深故事创作者和演讲员。故事团队表演的“海派故事”吸收了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幽默元素及沪书的优点,每年创作作品超过100件,演出、巡讲近200场。事实上,“故事大王”也并非浪得虚名,他创作了嘉定首个获得“群星奖”的节目——《存心不还》。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