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12个街镇已全面实施“村账镇记”

日期:2018年7月6日 07:10: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日前,记者从区农委获悉,全区12个街镇均已全面实施“村账镇记”,农村“三资”的管理和收益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对村干部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等,诸如农村集体大额出借资金难以收回、投资决策重大失误、某些村干部贪腐等集体资产受损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过去,有的村存在会计、出纳不分家,账、钱、权往往由“村支书一支笔”说了算。外冈镇经济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海青坦言,“村会计拿的是村里的工资,即使有严苛的财会制度也难以执行到位。而一旦等相关部门发现问题,往往为时已晚。”

农村“三资”是农民关心的热点,管理不好,就会成为矛盾点。早在2014年,外冈镇就率先试行“村账镇记”制度,在集体经济组织权属不变的前提下,成立村(居)集中记账办公室,集中管理全镇24个村(居)的账本,给群众亮出了一本“明白账”。

前不久,某村报销200多元办公用品的申请被“驳回”。村里就纳闷了:发票正规,也写明了“办公用品”,为啥不让报销?问下来才知道,缺少明细附件的报销申请不符合规定,必须补齐。“不仅是缺少发票明细的要退回,没有经办人、领导审批签字的也要退回;哪怕是大小写数字不规范,也要退回。只有完全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没任何问题的账单,我们才会敲下财务审核专用章。”外冈镇集中记账办公室负责人张振荣如是说。

“钱袋子”被勒紧——没有记账办公室敲章的用款审批单,村里拿不到一分钱,村里花钱再也不能随心所欲。面对“财政大权”的明显“缩水”,村支书们却个个拍手叫好。“程序麻烦就麻烦点,现在不麻烦将来可能自己要麻烦。”外冈镇甘柏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王美华认为,“村账镇记制度的实施,让村干部在面对部分群众质疑时,心里更有底气。”

前些年,甘柏村实施198地块减量过程中,与相关企业的动迁补偿事宜协商妥当。然而,就在村里向镇报批动迁补偿款的时候卡壳了。“评估报告用的是复印件而非原件,审批就没通过。”因为手续不全使得程序上有所耽搁,被动迁企业在比预计时间足足晚了半个多月后拿到了补偿款。

在外冈镇集中记账办公室审批的支出凭证中,记者看到,小到几十元的办公耗材发票,大到数千元的办公家具采购费,制单人、经办人、负责人和领导审批签字无一缺失,还都附上了付款依据、用途和明细,账目清清楚楚。靠着这样严苛的制度,数年来外冈全镇24个村(居)没有一笔糊涂账。

“村集体的每一笔钱都要用在集体上,这样既保护了村民利益,也保护了村干部。”区农业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李泉有说。去年,嘉定先后印发《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镇对村级组织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全面实行“村资镇管”、“村财镇理”和“村账镇记”,加强镇级对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收支的统筹管理,提高管理和收益水平。

来源:《嘉定报》记者 唐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