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六届区委五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一
嘉定因车而兴、因车而名。从60年前上海首辆国产轿车在嘉定诞生,汽车便在这里打下深刻烙印。
多年来,嘉定为汽车产业一个个奇迹的诞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科技力量推动的汽车产业转型,也始终与嘉定的城市化进程同频共振,推动城市功能格局、人文品质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历史在时空层叠和经验智慧的积淀中前行。6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考卷徐徐展开。刚刚结束不久的六届区委五次全会明确,要推动嘉定汽车产业再出发,全力加速向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迈进。
可以预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发展主线,通过构建产业生态链、完善创新服务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汽车产业集群集聚并迈向高端,嘉定的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将实现新跨越。
面向未来的核心功能优势
世界经济正经历新一轮的创新与变革,无论是汽车产业还是其他经济领域,嘉定背靠上海大都市,已不可避免地深刻融入到全球发展格局中。而在国内市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以及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无疑又给嘉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挑战和变革,嘉定凭借什么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响应市委“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新要求,区委全会指出,功能优势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表现,是一座城市能否赢得竞争、赢得未来的决定性因素。在对标国家战略、着眼上海需要、立足嘉定所能的基础上,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嘉定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目标之一便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以此构筑核心功能优势。
提出这一目标,嘉定无疑颇具底气:目前,全区拥有上海大众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300多家,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6个,研发机构100多家,汽车专业人才3万多名,已经成为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汽车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聚最凸显的地区。2017年,嘉定汽车产业总规模为4300多亿元;今年1-5月,汽车工业累计产值更是达到1937.8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75.1%,创下历史新高。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基地竞争力排行榜上,嘉定以0.975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但若从“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维度审视,我们要做的显然还有很多——未来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考量的不仅仅是传统汽车制造产业集群集聚度,更要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变革,集聚全球高端人才、产业资本,连接并辐射服务于世界汽车产业的多功能、国际化互动平台。在区经委相关人士看来,“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不仅是经济稳增长的长期重要支点,对于科技创新、制造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一轮城镇化与城市转型,也将发挥巨大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抓住时间窗口,把汽车工业、汽车产业做大做出特色,占领新一代的汽车产业制高点,在国际上真正有我们嘉定一席之地”。面向未来,全区上下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抓住机遇就能“弯道超车”
6月28日,对落户嘉定的蔚来汽车而言,意义非凡——首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量产电动汽车ES8开始陆续向消费者交付。目前ES8的日均产能30-80台,随后将逐渐增至约100台,9月之前有望完成1万台的交付计划。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产业中心的形成或转移,都是基于对转型机遇的有效把握。区委全会对此有深刻的剖析论断:当前,汽车产业“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变革方兴未艾,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在抢先布局、抢占先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嘉定而言,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抓住机遇就能“弯道超车”,错失机遇就会影响发展。
根据全会要求,在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战略谋划上,必须放眼全球、找准标杆,科学确定目标方向、任务举措和时间节点。“‘再出发’不能没有方向,必须找到合适的参照学习对象,做到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努力学成最好。”
对标一流才能成为一流。无论是凤凰涅槃的汽车城底特律,还是凭科技创新闻名的硅谷,都是嘉定学习并超越的对象。眼下,汇集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和各方专家智慧力量的“战略行动方案”正在加紧编制,旨在通过全方位对比国外汽车产业发达城市和先进地区,看清当前嘉定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坐标方位,找准自身特色优势,进一步谋划确定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以全产业链的培育,打造中国的“底特律”和汽车界的“硅谷”。
制度创新上,同样需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贵在做到“先人一拍”。这方面,嘉定已初尝甜头。
今年3月,全国首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在嘉定发出,嘉定还在安亭率先划定了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5.6公里道路,作为上海市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开创了全国先例。
早在2016年,嘉定便设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2年来已为上汽、宝马、蔚来、德尔福等国内外主机厂、供应商等提供了300余天次场地测试、300余次商业对接,成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最先进、影响力最大的窗口。
“方向感”决定格局与成败
梦想指引前进,兴邦需要实干。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我们拥有国内庞大的市场、高效的政府,不缺资金支持,技术准备等各方面条件也越来越具备,在这些有利因素加持下,找准“方向感”就尤为重要,甚至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格局与成败。
区委全会为此竖起了一盏明灯——战术实施上,要全力引进重大功能性平台,引进培育一批世界知名企业,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巩固放大汽车特强产业优势。
最近,上汽大众MEB电动车项目在安亭地区整合资源启动建设新的生产基地,蔚来汽车的整车制造工厂落户外冈“上海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嘉定已经引入了3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整车生产也加紧推进,新能源车核心产业链逐渐形成。计划到2020年,全区汽车产业总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值实现400亿元、新兴整车总部销售达到200亿元、汽车智能化实现产值500亿元。这些表明,在保持大方向、总目标连续和稳定的基础上,嘉定汽车制造不断与时俱进,正着力在优化调整汽车产业内部结构上做文章、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不断为下一阶段发展打基础、抢先机。
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不仅要在制造上有重大贡献,更要有能力引领创新发展,不断激活内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我们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Pandar40,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球拥有包括宝马在内的众多知名客户。”“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对公司的创新力无不自豪;在“汽车·创新港”,上汽-阿里、蔚来汽车、宾尼法利纳、保时捷工程等近100家整车、零部件、纯电动车、智能网联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和创业团队,日以继夜开展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
推动资本、资源、人才等要素向汽车创新活动和产业升级集聚,区内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被最大程度发挥作用,驻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共有79个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放,还有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中心、智能网联示范区等功能性平台,引领汽车行业的新标准制定,提升嘉定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未来,这些功能平台还将进一步增加,使嘉定真正成为汽车“四化”领域的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孙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