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工作日的最后一天,中泾村党总支书记朱月明却闲不下来,他在村子周边四处打听房屋租赁的事儿。不是他要租房,他正急着给王老伯找房呢。
王老伯名叫王昌华,是土生土长的中泾村人,自从签了动迁协议,他就搬到了花桥,与儿子儿媳妇住在一起。老人在外过得怎么样?今年4月,朱月明找到了王昌华在花桥镇的住址,结果上门刚一问,王昌华就告诉他:“这里马上也要拆了,我们又要找新家了。”回去后,王老伯那无奈的眼神,一直在朱月明的心里闪,让他想起来就有点窝心。
“搬来搬去,我还是想搬回外冈,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王老伯告诉朱月明。“我们一定帮你留意,有合适的房子就接你回来看看。”朱月明把王老伯的话记在了本子上,放在了心坎里。
大调研大走访开展以来,嘉定全面落实调研主体和调研对象“两个全覆盖”的要求。外冈镇排摸因动迁在外过渡村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尤其是那些远离家乡、在周边省市过渡的村民,更是牵着村干部的心。根据排摸,目前外冈共有跨省过渡户32户,主要集中在江苏太仓、昆山、花桥等地,这些村民原来所在的泉泾村、望新村、古塘村、中泾村、长泾村及时安排村干部,对这些动迁过渡户开展上门走访,确保不遗忘任何一位村民。
“大调研强调‘全覆盖’,这意味着,我们干部不仅要把容易听到的呼声‘听进去’,还要能够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声音,重视那些易被忽视的群体和问题。”朱月明说。
“我最怕的就是出门!”在大调研大走访中,身患重度残疾的梁先生紧紧拉住了菊园新区工作人员的手。如果没有亲友的帮助,梁先生根本无法单独出门,这无疑将他的心连同身体“囚禁”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好在,菊园新区前来大调研的工作人员叩开了他的心门,并为他解决了困难。
“您好,我是老梁啊,我想去医院复查,又要麻烦你们了。”挂断电话不久,梁先生就接到了来自大众雷锋爱心车队的电话,接他就医的车子5分钟后就到。出门,对他来说不再是难题。
“社会学上有个专属名词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是就在我们身边,有一群最困难的‘沉默的少数’,他们可能连反映自己情况的能力都没有。”菊园新区大调研大走访工作人员说,能不能找到他们、看到他们、听到他们,直接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文的温暖。
在大调研大走访中,菊园新区将“沉默的少数”作为重点对象,以真心换真情,帮助困难弱势群体发声。市民陆先生一家五口,四人残疾,生活十分困顿。“我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走访中,作为一名聋哑人,陆先生的儿媳用手语告诉工作人员。而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希望。考虑到实际情况,目前,菊园新区正计划安排公益项目对接,由志愿者上门对孩子进行专门的功课辅导。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