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经济小区:做精准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日期:2018年7月27日 07:53: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2016年、2017年税收总量分别为11.58亿元和14.1亿元,年均增长10.9%;新增企业注册户数分别为1631家和1779家,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1.01%和18.1%;2018年1-6月累计上缴税收10.3亿元,同比增长9.5%……这是2015年组建的上海嘉定经济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服公司),3年发展中交出的答卷。

2015年3月,嘉定深化街道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明确各街道在取消招商引资职能的同时,继续做好服务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和氛围。街道剥离了招商引资功能,那么,3个街道辖区内的嘉成、宁新、真新、流金岛4个经济小区及众多注册企业该何去何从?同年,嘉定组建成立经服公司,作为区国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承担招商平台功能,4个经济小区成为经服公司下设的4个独立法人子公司。

整合发挥街道服务资源和国资集团产业资源,经服公司及4个经济小区将如何在街道体制改革这盘大棋中准确“落子”?找准定位,为企业提供“私人订制”般的精准服务,成为政府发挥“店小二”作用的得力助手,是各个经济小区的重要工作。

事实上,嘉成、宁新、真新、流金岛4个经济小区相比其他经济小区,最大的“劣势”是招商资源的稀缺。“招商资源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瓶颈问题。”经服公司总经理张爱峰介绍。不过,通过资源整合,4个经济小区实现抱团发展,一方面有来自街道的服务资源支撑。注册在真新经济小区的南晓消防公司本是一家注册型企业,今年得到真新街道的协调和支持,最终南晓消防选定曹安3131商务园区作为新办公场所,注册型企业转变为了实地型企业,近年来每年上缴税收约2000万。并入国资集团后,经济小区又可借助国资集团的金融与园区两大产业资源优势,实现“基金+产业+园区”的体系贯通,打造出从项目的引进到落地、再到壮大的全周期“一条龙”服务。比如,注册型研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产业化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国资集团的园区运营事业部寻找合适资源予以落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投资与运营事业部进行评估投资以解决资金问题。3年来,4个经济小区得益于街道和国资集团的资源整合效应,已吸引近700家优质企业落。

“街道体制改革,对于我们经济小区来说挑战更大了,对企业的‘精准服务’已经成为经济小区最重要的职责。”宁新众畅经济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宁军介绍,宁新经济小区内注册了不少资本型公司,而放眼整个嘉定,需要资本加持的科技类初创公司不在少数,为两者之间搭建对接平台刻不容缓。在经服公司和宁新经济小区的共同努力下,注册企业“加融资本”投资了一个生物医疗企业,仅仅10个月内,这家生物医疗公司的销售额就超过了8000万元。

类似为“加融资本”这种企业提供“私人订制”服务的例子在4个经济小区里不在少数。如今,4个经济小区也陆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嘉成偏向股权投资类企业,目前有上海首家混合所有制持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睿银盛嘉、规模50亿的超越摩尔产业基金等代表性企业;宁新依托百联、蓝宫、嘉扬人力资源等大型集团企业倚商招商,偏向实地商贸类企业;真新、流金岛有相对稳定的电商机构,如小红书、驴妈妈、百秋等知名品牌,偏向电商行业。这些定位,是在3个街道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原有招商基础上进行的调整,也使得4个经济小区避免同质竞争,实现差异化布局和发展,全面提高产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来源:《嘉定报》记者 顾佳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