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遇上点糟心事儿,市民心里可能就有了“堵点”。大调研大走访期间,嘉定发现问题即行整改,通过改造拥堵点、清理僵尸车、规范电瓶车、翻建农村老旧桥梁等措施,强化城市管理,切实解决市民比较关注的出行问题。
裕民路(普惠路胜辛路段)是叶城三街坊和叶城五街坊车辆出行的必经之路,车流量较大。每当早高峰,整条裕民路由东向西方向常常被堵得满满当当,车辆在小区内排长龙的现象时有发生。
大调研大走访以来,胜辛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坚经过深入调研,将调查报告提交给嘉定工业区市政科,建议市政科对路口进行改造,增加一条右转车道,对机动车进行分流,加快通行。市政科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并立即联系了交警、路政等部门到实地进行勘查,确定了改造方案。目前改造已完成,增加了右转车道,往日拥堵的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大调研期间,不少市民反映,僵尸车不仅挤占原本就稀缺的公共停车资源,而且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交通秩序。鉴于此,公安嘉定分局依托街镇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开展僵尸车不间断整治,由交警每日对辖区主干道、支小道路、各类综合市场等区域开展全覆盖巡查,每周对辖区设有停车泊位的支小道路、断头路及菜市场、车辆修理点周边道路开展全覆盖执法,民警主动上门对汽车修理厂、小区车主等开展宣传,督促市民对废旧车辆进行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僵尸车的产生。前不久,嘉定菊园新区交警巡逻时发现,平城路上有一辆银色小轿车,轮胎全瘪且车上积灰严重,车辆已多年没有年检,不久这辆僵尸车就被拖走。今年以来,嘉定已累计清理这样的僵尸车数百辆,有效改善了交通环境和市容面貌。
“你这个电动车不能上路。”“那为什么我在这里能买到?”“这……”最近在网上,某地执法人员与市民的这段对话火了起来,网友在围观的同时,更多的是指责监管部门失职。事实上,由于生产、销售环节的管控和监管难度较大,不少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变得“大重快”,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大调研大走访中,区市场监管局广泛听取企业与群众意见,加强安全监管,从源头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
“要引导和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提供安全合格产品,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工作人员介绍,对在近3年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出现2次以上不合格,或存在产品质量行政处罚等记录的生产企业加强监管,必要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严厉查处生产不符合标准产品的行为,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等违法行为。针对销售环节,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冒牌车辆及配件等违法行为,对非法改装和拆卸原厂配件、更换大功率蓄电池、拆除限速器等关键性组件行为予以查处。
在保障城市道路通行安全、通畅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呼声也有了及时回应。区水务局等单位在大调研大走访时发现,不少农村桥梁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桥面普遍较窄,已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无法满足安全通行要求和村民出行需求。
针对这些呼声,区水务局联合相关部门,在原有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朱钱公路桥、孙浜桥、邓家角桥等十余座老旧桥梁进行翻建。翻建后的桥梁将采用板梁结构,桥面净宽也至少拓宽至3.6米,不仅通行能力有所提高,村民出行也更加安全。目前,桥梁翻建准备工作已就绪。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