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194个社区自治项目落地开花

日期:2018年9月4日 13:12: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社区营造”成为当下社会管理的热词,嘉定也不例外。去年,嘉定推出社区共营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一年来,探索已初现成效。日前,记者从区社建办获悉,今年全区共有194个社区自治项目落地开花,比去年增加近7成。

这194个社区自治项目,分别来自全区12个街镇、180个社区,涵盖了儿童亲子、人文关怀、社区议事、长者照顾、空间改造、创新艺术等29大类别。

江桥镇嘉豪社区的“美食嘉”,是今年的社区自治项目之一。社区居委书记王晓雷介绍,“美食嘉”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三段进阶式演变:前身是由个别居民发起的,用以联络邻里感情、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不便问题的“妈妈帮帮团”,此后发展成有组织、有计划推广“文明养犬”理念的小团体,直到成立“美食嘉”社团,以分享美食吸聚人气,成为居民议事、参与社区事务的主要阵地。今年4月,在发起人、居民李晓凤的带动下,“美食嘉”推动社区完成了公共道路的地砖改造,解决了雨天地面湿滑可能导致行人滑倒的安全隐患。

“何为社区共营?通俗地理解,就是社区自主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不仅关乎居委、物业,也关乎所有社区居民,是升级化的社区自治理念。”区社建办社建科科长徐晓菁说,“美食嘉”正是贯彻社区共营理念的典型一例。此外,一批实践项目也正在走向成熟。比如,信访户从加入社区志愿者开始,到主动发起社区空间改造;“钉子户”从了解居委工作开始,到发起成立劝导拆违的小分队;还有利用楼道空间,建立分享平台,促进邻里关系的年轻妈妈团体……这些自治项目使社区居民从旁观者到受益者,进而成为参与者,实现了“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以一群人影响整个小区”的转变。

在社区自治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还较多地重视并借鉴欧美国家、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经验,主要成员来自台湾的益家邻团队为此带来了不少指导建议。江淑绮是有十多年社区营造工作经验的台湾社区工作者,在她看来,嘉定的社区情况与台湾有部分相似之处,“台湾的社区营造最开始是从农村做起来的,嘉定不少小区也是农民动迁户,主要需求都是期待生活品质提升。”在安亭镇玉兰二村的“绿生活”社区自治项目中,她就一针见血地提出了项目的瓶颈所在,“他们最开始是以自制酵素为切入点来吸引居民加入,但酵素制作周期长,导致活动开展的频次少,对居民来说也会逐渐失去吸引力”。在她的建议下,“绿生活”把关注点转向了彩绘和绿植相结合的小区外立面美化,通过发动居民为外墙彩绘填色、装饰绿植,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如今,这个项目已成为玉兰二村的常态化活动,不仅从中挖掘出居民中的绘画达人,也调动了年轻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

在社会领域相关专家看来,“社区共营”的核心是形成人与社区的关联,首先要创造社区联系,让居民之间“熟起来”,再通过一定的社区活动让社区“热起来”,然后才能实现大家一起“动起来”,去创造更美好的社区生活。

来源:《嘉定报》记者 王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