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马永其调至上海同济黄渡小学任校长。这所农村小学,当时的综合实力倒数前三。“给我5年时间,我会带出一所不一样的学校。”马永其当时就立下了军令状。
马永其,外冈人。从村里的一名普通教师做到公办学校校长,马永其一直深耕于农村教育领域。“每每彷徨时,我就会想起唐惠兴老校长,他说学校的发展,关键是老师,核心是学生!”
为了改变同济黄渡小学的教育质量,他一边招聘年轻教师,一边大胆革新校本培训模式,搭建“三格三式”平台,实施“课例式”、“主题式”、“叙事式”教研,开创新教师能入格、青年教师会升格、骨干教师有风格的教师专业成长新局面。他把精力倾注在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身上,每学期的“我们在成长”青年教师座谈会,成为学校雷打不动的惯例,无论多忙,马永其都会参加,和青年教师们聊得失、谈收获。
“他和我见过的校长都不一样。”2007年,大学毕业的陈迪第一次见到马永其,“他看起来非常严肃、认真,这是他给我的最初的印象。但是,马校长见我说的第一句就是‘我也是新人,今后多多关照。’”
为了让老师们全身心将精力放在教育工作上,马永其成了“大管家”,既要抓教育质量,又要细心观察年轻教师的心理状态。在陈迪获得区十佳师德标兵上台领奖时,马永其特意安排陈迪的家人在颁奖现场与他相聚,这让陈迪倍感意外。“我是外地人,家人都在老家。我心底里特别希望家人能在现场见证我的努力,但我从没说过。还是被马校长细心觉察到了。”陈迪回忆。
从2006年到2018年,学校共招聘了61位教师。2010年至今,学校的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的教学评比和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市级奖项3个,区级奖项109个。
在学生眼中,马永其是位“神秘人”,经常会出现在他们的课堂后排,默默地边听边写。或是出现在食堂里,端着盘子问大家菜合不合口味。或是站在校门口,和经过的学生寒暄几句。得知有个孩子因病失学,马永其组织党员教师骨干每周上门送教,一送就是9年。他还陪着学校里公认的“皮大王”跑过步,让孩子打开心扉,向更好的一面发展。“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也希望我用行动去灌输给学校老师相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是一切为了孩子,也是为一切孩子。”马永其说。
走进上海同济黄渡小学的大门,在通往校长室的走道尽头,写着“会做人,会求知,会发展”9个字,这9个字道出了马永其对于教书育人的理解。他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勇于实践、敢于开拓、乐于探索,赋予了同济黄渡小学这所百年老校新的活力、新的生命。2018年9月10日,马永其被评为嘉定区教书育人模范。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