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渔文化增强归属感,居民自治更有抓手

日期:2018年9月24日 00:52: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位于安亭镇绿苑社区的绿叶小区曾是远近闻名的水产村,上世纪60年代,一批四处漂泊的渔民来到这里定居,结束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日子。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这批渔民大都放下了捕鱼行当,过上了安稳的陆居生活。而离开了日夜相随的渔网,居民们总觉得日子少了些什么。为此,在小区的自治活动中,社区居委会党总支引领居民打造以渔文化为主题的自治项目,想方设法解开居民心结。

近日,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渔文化展示馆向居民敞开了大门。开放首日,馆内人头攒动。“蛮好!蛮好!”看着展示的蓑衣、渔网、竹篓、油灯,还有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的记录小区时代变迁的老照片,居民们赞不绝口。

这个自治项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居民们的鼎力相助。有人日夜赶工编织各种样式的渔网,有人四处搜寻老照片,力图还原捕鱼生活最原始的风貌……今年已90岁高龄的陆奶奶,从居委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这个项目后,主动捐出了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梭子。在展示馆,这个表面已经发黑的工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却勾起了老渔民们对过去岁月最真切的回忆。“记得小时候的傍晚,常常是我们躺在船舱里,母亲就坐在船头织网,日子清苦,但也知足。”50多岁的戴阿姨回忆道。她说,渔文化展示馆不仅让老渔民的念想有了寄托,也为年轻晚辈了解过去提供了载体。

“原来长辈们过去的生活这么艰苦。”20岁出头的小戴参观了展示馆后发出感叹。就在6年前,绿叶小区还是一片破败的景象:外墙剥落,房顶漏水,一到下雨天,小区道路就成小河,积水直达膝盖……经过几年的整修和改造,小区环境已经焕然一新——道路平整,房屋整齐,绿化遍地。小戴说,自己的奶奶就经常对她讲,从没想过现在的生活能这么好。

小区的自治理事会成员还发起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负责展示馆的日常看守和保洁维护,同时为维护社区环境、助老互助贡献力量。“渔文化自治项目只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来凝聚民心民力,让居民找到归属感。”在绿苑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凤秋看来,把居民熟悉的渔文化贯穿在社区自治项目当中,能激发自治活力,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

目前,绿苑社区的渔文化自治项目已初现成效。在拆违工作中,社区自治理事会成员主动带头拆除自家违法建筑,并劝阻租客擅自搭建。如今,小区内的违法建筑能做到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居住环境更有序。“有些嫁到外村的老居民,现在还特意把房子买回来住,就是看中了我们的环境和人情味。”王秋凤说。

来源:《嘉定报》记者 王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