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大调研大走访开始后,区卫生计生系统领导干部通过一次次的调研走访、换位体验,以群众的视角“把脉问诊”,发现“病情”,找准“病因”,直击“病灶”,开好“良方”,使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更佳。
不久前,区卫计委领导干部前往社区医院,与前来就医的市民交流就医体验。大家集中反映医养结合工作迫在眉睫、颐康中医院的医保支付药品不全等。现场还有一位“犀利哥”,句句揭短。他反映,“1+1+1”签约居民的延伸处方药品目录还不能满足就医需求,部分社区卫生中心年轻医生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这些短板就像‘路障’,造成居民就医之路不通畅,也把我的心堵得慌,亟待解决。”区卫计委党委书记郑艳辉说。为此,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不高”的问题,区卫计委及时梳理形成了“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包”。服务包不仅涵盖了基本诊疗、健康管理及重大公共卫生三项服务项目,还为签约居民量身定制了“全专联合”医疗服务。例如,工业区的签约居民可免费享受肿瘤高危评估及碳14检查,筛查发现的高危人群通过双向转诊协议,可转诊至区中心医院优先预约胃镜检查,部分检查费用减免。目前,全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人数已达27.81万。
南翔镇、嘉定镇街道和安亭镇试点启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慢性病药品目录上下统一,灵活调整用药目录。目前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配备有500余种常用药品,再加上延伸处方可延用的药品种类,可满足患者近1000种用药需求,已超过区级医院配备的药品种类。
工作机制运转得好不好,也在换位体验中了解得一清二楚。今年1月,区卫计委相关领导以普通办事群众的身份,相继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卫计委窗口体验办理流程。一位面露愁容的办事者吸引了调研人员的注意,询问后得知,他因为材料没带齐,不得不再次跑一趟;另一位表情严肃的口腔门诊部申办人员则反映,从机构选址咨询到领取《医疗机构同意设置意见书》,周期比较长,“在填写许可申请书和资料审核过程中已往返了多次”。
“坐在办公室或是隔着玻璃看,是看不到办事群众的真实‘脸色’的。”在区卫计委主任方云芬看来,工作方法对路了,措施落实到位了,急事难事解决了,办事顺当便捷了,群众脸色自然悦目。反之,就要反思工作不足之处。
调研结束后,区卫计委对所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并纳入班子会议讨论,予以研究决策、协调解决。由此,一些办事流程得到“瘦身”和优化:通过先电子化注册,再携带纸质材料到审批部门办理,避免了因资料不全或有误而往返跑;通过建立微信群,为全区近200家医疗机构开展网上咨询服务,给予及时、细致的线上解答;通过建立一个公共邮箱、一个申办事项压缩包,供办事群众一键下载,节约时间和精力。
截至目前,区卫计委通过换位体验感受医疗服务流程,从患者的视角找问题、揭短板,共收集各类意见问题1551条,其中自发自处248条,提交转办主责196条,问题回访103条,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得到逐步解决。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