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科交会后,“热度”仍在延续

日期:2018年12月12日 09:02: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据不完全统计,11月28-30日举行的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吸引了近6000名专业观众参与。区科委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专业观众将是科交会结束之后,带动长三角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苏州东南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赵志沧既是本次科交会的参展商,同时也是一名专业观众。“会展期间,我看了好几家企业的机械手臂,因为智能生产将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新方向。”3天后,赵志沧把在科交会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带回了公司,“我们将开会研究合作事宜,逐渐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

早在科交会之前,长三角服务资源共享已有基础。例如,上海硅酸盐所中试基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精密加工技术服务平台,为江苏尚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碘化铯阵列产品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关键服务,提升了企业的成品率。

首届科交会无疑是一次技术合作的再创新,通过集中展示一批科创成果,突显一批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科创显示度。

“没想到在科交会上看到不少科研院所的产业化项目,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很有兴趣了解或合作。”昆山的一家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展后,搜集了多家嘉定科研院所的联系方式,下一步,他将密切关注这些科研院所的动态,为今后可能产生的合作先铺好路。事实上,科研院所的产业化项目亮相,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上海工研院带来了超低功耗32位MCU、MEMS流量传感器等7个产品,获得50余家企业的咨询和关注;上海微系统所丁古巧研究员石墨烯项目,转化落地为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3天接待企业咨询约4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份;上海硅酸盐所的生物相容耐高温陶瓷纸(俗称“防火纸”),也受到了众多企业关注。

会展上的热度一直延续到了会后,不少企业与科交会上的“网红”成果牵上了线、搭上了桥。上海应物所展示的首台质子治疗装置模型一亮相,就得到不少精准医疗企业的关注。“我们虽然是初创企业,但也想与科研单位合作,推出有分量的产品。”这是温州一家精准医疗领域的企业负责人的心声,他表示,已经和上海应物所互留了联系方式,未来可能进一步洽谈。还有上海技物所的风云四号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声学所东海站的地下连续墙检测仪、同济大学的动态加权进化的路径追踪系统等,均备受瞩目。

以服务促进转化,突出科创服务精准度,是首届科交会的另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会展3天内,科技服务机构共为长三角各类与会企业、单位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知识产权运营、科技金融等服务320余场次,发放资料1049份。服务的热情一直延续到会后。科交会上首次发布的三地共享“双创券”平台,为嘉定、苏州、温州三地企业开放130家高校院所、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提供1705台大型仪器设备和309个双创服务项目。此外,在科交会成立揭牌的长三角创新服务贸易共同体、长三角合作产业创新园区、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都将持续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从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此外,主题论坛、大赛路演、技术交易等科交会上的热门活动,都将在线下持续开展。比如,科交会的路演项目之一——第十一届科技50创业大赛将持续至明年1月,6个项目将进入决赛同台PK,最终的优胜者将获得创业支持。这也意味着,首届科交会实现了从“百花齐放”到“高大上”“高精尖”的转变。

来源:《嘉定报》记者 顾娴慧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