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华亭养老院建设“记忆家园”项目

日期:2019年1月4日 08:13: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我要去找老头子。”“找他干嘛?”“打伊!”这是华亭养老院里每天都会重复的一幕。扬言要打人的老婆婆,其实是一名认知症患者。她和老伴儿住进养老院没多久,就患上了认知障碍,症状就是随时随地“打老伴儿”,即使把两人从夫妻房分开,她还是会一间间房间找过去“打夫”。

“我们养老院一共有500多名老人,其中20多名老人患有认知症。发病的老人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有的要打人,有的会骂人,有的整晚哭闹,有的甚至还自残。”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无奈表示,这些老人和普通老人住在一起,不仅影响其他老人的生活作息,也不利于病情的抑制治疗。

在华亭养老院,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认知症患者是由专门的养老机构收治的,我们养老院并不收治,但无法避免有些老人住进来之后得了病。”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华亭养老院在全区率先试点,建设“记忆家园”项目,通过“家庭式”照顾模式,唤醒老人的记忆。

“记忆家园”是一幢6层小楼,每层有8张床位,两人一间房,能同时收住近50名认知症患者。走进这幢楼,家的气息扑面而来。每层楼都是“两室一厅”的风格,即两个房间一个客厅,并以荷花潭、桃花源等命名,营造世外桃源的感觉。房间里有照片框、床头画,可以摆放全家福;出了房门就是客厅,几张桌椅供老人们聊天晒太阳;拐个弯就是茶水间,设有微波炉、水壶、茶具等,并随时为老人们提供小餐点。护理人员说:“患有认知症的老人,最明显的的特征就是记忆力衰退。为帮助老人能自己找到房间,记忆家园还在每个房间门口,悬挂了记忆盒子,摆放老人印象深刻的物件。同时还在房门口的地板上,画了不同种类的花卉以作区别。”此外,为防止认知症老人走失,记忆家园还安装了门禁系统。

不仅在硬件上迎合认知症老人的需求,记忆家园还在软件上下足功夫。患有认知症的老人随时都需要安抚,因此,在记忆家园的每一层楼都配备了一名护理人员。“这些护理人员都经过筛选和培训,比较有经验,对老人也比较耐心。”养老院负责人表示,这些护理员还将承担起老人康复训练的工作。

目前,“记忆家园”项目已通过验收,不久后就将启用。但养老院负责人露出了隐隐担忧。“我们怕有些家属不理解,不肯让老人搬进去。一方面可能是费用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有的家属觉得区别对待不太好。”事实上,入驻记忆家园,每间房可能只贵几百元,与专门收治认知症老人的私立养老院相比,其实价格已经低了不少。而让认知症老人与其他老人分开住,则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也更方便照顾。

记者手记

说起“认知症”,大多数人可能比较陌生。它还有一个更常见的称呼:老年痴呆。

目前,这种疾病还未找到任何治愈的方法。全球公认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干预。而对于中重度认知症患者,需要护理人员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发自内心关爱他们。如果对他们冷漠、粗暴,往往会使患者长时间处于悲伤、恐惧,变得更情绪化,甚至有暴力倾向,身体机能也会衰退得更快。爱与陪伴,是认知症患者保持残存能力、延缓病情发展的良药。

但事实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有些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认知症患者的日常照顾需求。这时候,他们亟需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记忆家园的开设,是政府部门对养老服务模式的一次新探索。任何新事物都有进步的空间,记忆家园亦是如此。比如,进一步摸索认知症老人的特性、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员工素质等。而作为家属,也要给予这些照护机构充分的理解与信任,帮助护理人员共同改进老人的生活品质。

来源:《嘉定报》记者 顾娴慧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