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越来越贵了,花了近二十块钱就买了一把菠菜、一把鸡毛菜和四个西红柿。”1月10日,在嘉定新城某菜场,买完菜的赵阿姨忍不住感叹道。然而同时,不少从事蔬菜种植的菜农也直呼采购商开价太低赚不到钱。为此,新嘉集团重点拓宽为农服务渠道,在减少蔬菜中间流通环节的同时,引入新合作伙伴,打造从田头到超市、菜场、灶头的直供产业链,实现了市民买菜少花钱,菜农卖菜多赚钱。
事实上,一棵菜最初从田里,要么经过采购商到一级批发商手里,要么直接到一级批发商手里,然后经二级批发商到农贸市场的小商贩手里,最终走上市民餐桌,这期间经历了多层转手层层加价。看似蔬菜售价较高,但菜农的收入却没有增加。如果遇到蔬菜供应过剩的情况,不仅菜价更低,而且销售难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广大菜农。
如何减少中间环节?“蔬菜到超市”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近几年,新嘉集团以直营店方式开设惠民生鲜超市,目前已在嘉定新城、安亭新镇、城北大居等地运营了十余家,主要经营生鲜及农副产品。这些超市分布于嘉定的各个角落,每天蔬菜需求量较大。新嘉集团与辖区内蔬菜合作社合作,将本地产蔬菜从大棚直接供到超市,实现了菜农和菜贩收入双提高。1月9日,记者在崇信路惠民超市看到,蔬菜区域内的草头、鸡毛菜等均产自嘉定本地,价格比一般菜市场和超市价格便宜0.6-1元/公斤。“每天一大早都来这里买各种地产蔬菜,不仅新鲜,而且价格实惠品质也有保障。”盘古天地居民王彩华说。
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打通销路,增加菜农收入,这种“蔬菜到菜场”的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逐渐在各地得到推广,甚至在一些邻里中心也以新型集贸市场为主打。在龙湖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蔬菜由基地采摘直供,经过严格的品质检测程序,由货车直接运送到菜场进行售卖,并设有绿叶平价菜专柜。记者了解到,不少蔬菜直接来源于本地的“嘉绿果蔬”等多个合作社,并逐步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采访中,不少合作社表示,有了“固定”销路后,中间环节全部被“砍掉”,价格也相对比较稳定且比采购商出价较高,菜农种菜比以前更加从容。
除了蔬菜直供超市、菜场之外,新嘉集团也将目光投向了餐饮企业,实现了蔬菜从田头直接到灶头。前不久,新嘉集团与上海一片天餐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为农服务再升级。据了解,“一片天公司”主要业务有食堂管理、快捷食品生产及销售、食材配送等,日供餐近10万人次。“此番合作将综合利用餐饮平台、果蔬合作社的优势,蔬菜从地里不经任何环节,直接运输到厨房,最终变成可口的菜肴,实现了菜农、市民和企业共赢。”新嘉集团总经理汪巍忠说。
根据规划,新嘉集团未来将与更多蔬果合作社开展合作,根据市场供应情况作出预测后,进行有规划的种植。比如有A、B、C三家合作社,规定12月A种植鸡毛菜,B种植菠菜,C种植草头,2月初正值春节,此时会要求三家合作社的蔬菜种类和种植数量进行调整。“能有效避免菜农‘一窝蜂’种植某种蔬菜,进而供大于求后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汪巍忠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安全,所有蔬菜都需要在蔬菜基地和餐饮公司经过两次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厨房。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