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嘉定惠和种业的温室大棚里就热闹了起来。2月15日,首批选育的甜玉米壮苗被分发到12家合作社农户手中。今年,上海市玉米产业体系嘉定试验站引进15个玉米新品种,将试验种植40余万株,首批玉米将于5月1日前后成熟。
为了防止玉米苗被冻伤,惠和种业在元旦期间就为大棚增加了2层薄膜,并加大供暖。如今,交付农户手中的玉米苗已有10厘米长,长势良好。“为了提前甜玉米的上市时间,我们今年试验早熟栽培工艺和机械化栽培结合,预计首批甜玉米可提前一个月上市,经济效益能增长约30%。”上海市玉米产业体系嘉定试验站负责人说。
去年,用盐水煮玉米改变了嘉定市民传统食用玉米的方式。“我们以前吃玉米习惯加糖是为了增加口感甜度,现在甜玉米的甜度丝毫不比市面上的香瓜差。”农户曹久京介绍说,今年他的种植园里也将专门拿出大面积土地种植甜玉米。
当然,吸引农户种植甜玉米不光光是其甜度,而是背后的经济效益。据介绍,2018年嘉定试验站在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方面做了大量试验和品鉴推优活动,让嘉定农户手中的玉米从“论斤卖”变成了“论个卖”。优质甜玉米售价8元一个,优质糯玉米售价3元一个,示范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特别是草莓地套种技术的推广,让农户的收益更上一层楼。在草莓大棚里,平均亩栽2000株甜玉米,亩产值超过10000元。在普通蔬菜基地,如绿望合作社、维高合作社,亩栽3500株甜玉米,平均亩产值达到20000元。“原本草莓套种技术的首选是甜瓜,但是同一土地长期种植甜瓜,病虫害风险增加,不利于草莓的种植。”灯塔村农户高美英说,“去年种了一年甜玉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打理起来也相对容易,还有不错的经济回报,一举多得。”
2018年,嘉定试点统一育苗供苗106488株,带动了12个基地种植甜玉米。未来,嘉定计划通过5年时间,努力形成一个集生产、研发、旅游文化、推广于一体的鲜食玉米产业链,提升农户收入。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