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简单以GDP论英雄时代的终结,一个创意词汇——经济密度,迅速蹿红并被频频提及。区委六届六次全会指出,要着力提高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推动城市经济规模和效益提升。在嘉定,提高经济密度已被视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之所以比以往更加关注“经济密度”,是因为嘉定的干部认识到,虽然嘉定主要经济指标和规模位居全市前列,但和浦东,江苏昆山、太仓等城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而要想在众多约束条件下做大经济规模,通过提高产值、效益,降低能耗和环境成本,提高经济密度已是必然选择。
农历新年刚过,区经委招商部门已忙碌起来。“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不少优质企业和项目在尝试了解嘉定,向我们伸出橄榄枝。”区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嘉定实施产业发展区域统筹机制,通过资源、项目、准入、布局、开发、服务“六个统筹”和“全区一盘棋”的模式,实现了全区招商工作统一调配,不少优质企业就在嘉定的空间腾挪之下发展迅猛。2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福海路的“电咖”公司,丝毫看不出原有老厂房的影子:三幢厂房目前已完成装修,数百名工作人员正在热火朝天地搞研发。公司负责人介绍,当时企业只出了一张设计图纸,其他全由嘉定工业区代建,公司才得以顺利扎根上海,日益根深叶茂。“电咖”不是个例,数据显示,2018年区域统筹平台共评估准入313个产业项目,其中21个供地项目达产后预计亩均产值和税收分别可达4500余万元和140余万元。
聚焦现状低效园区,推进园区二次开发,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做好成片淘汰工作,无疑是提升园区发展能级的必经之路。“我们针对产出率较低的产业园区,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推动整体转型。”江桥镇产业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朱静菠说。目前,江桥金宝园区实施存量工业仓储用地转型开发,借助市场主体在产业园区开发、招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腾笼换鸟,将该区域打造成集科创研发、先进制造、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新高地。目前,包括小i机器人在内的10个供地类研发总部项目已获得区级准入,正加紧办理相关手续。和金宝园区一样,南翔镇的不少园区经过二次开发转型后,大批优秀企业纷纷入驻,目前全镇6个园区已入驻企业300多家。以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为例,在产业园开园后,就相继有“云检”“复诺健”等24家精准医学行业内的高精尖企业入驻。而根据此前统计,嘉定11个产业园区平均产出率为每平方公里162亿元,位居全市前列。
过去“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招商模式,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嘉定的经济实力,但长期来看,部分招进的企业不仅能耗大而且给环境带来一定压力,单位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也比较低。近两年,嘉定加快推进劣势企业淘汰和环保问题企业整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18年嘉定共淘汰劣势企业202家,腾出土地1442亩,到“十三五”末,嘉定将淘汰400家以上劣势企业。对于问题企业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散乱污”违法企业,嘉定也依法进行了严厉整治和处罚,去年立案处罚环保违法案件171件,处罚金额3170万元。
来源:《嘉定报》记者 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