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环城河步道内圈全线贯通,串联起紫藤公园、古城墙公园等13颗“珍珠”,嘉定镇街道的陆鸣就成了朋友圈里的步行“里程王”。和他一样,晨间饭后去那里轧轧马路、吹吹河风,成了不少嘉定人眼中的“小确幸”。
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背后,是六届区委六次全会精心擘画的蓝图在嘉定的生动实践:注重城市更新,向“存量空间”要“增量价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重点区域打造更为复合多元的城市功能,以实现城市有颜值又有温度。
瞄准经济社会全领域,在挖掘存量空间上做文章,嘉定正在实施一场“梦想改造家”式、全方位的城市更新。
嘉闵高架真南路出口附近,一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老厂房成为“老树发新芽”的样板:城市更新让南翔智地园区这块仅有1.1平方公里的土地,集聚了1800多家科创、文创企业,并在一年时间里创造出15亿元税收。位于江桥镇吴淞江畔的北虹桥时尚创意园,三年前还是搅拌站遍布、加工厂私搭乱建的模样,经过更新转型,300多家违法经营户被动漫影视等企业取代。
建设用地触及“天花板”,嘉定步入存量土地开发新时代。去年,嘉定出台系列政策,引导产业升级更新、经济提质增效。
2018年实现税收50亿元、平均亩产值超过2300万元……近日,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晒出了一份抢眼的“成绩单”。园区总经理李成阳透露,2019年,园区将继续实施更新计划。“如把现有对区域发展不利的企业淘汰出去,可以腾出大约45万平方米厂房、500亩土地,可为优质企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可观的空间资源。”
除了经济发展外,环境绿化、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循着区委全会“布局要更优、功能要更优、管理要更细”的方向指引,嘉定正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线,全方位铸造城市的品质品牌。
近些年,在嘉定的各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星星点点、抑或大片区的有关生态环境、公共空间的变化:一块人人嫌弃的建筑废料堆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生态公园——时而坐在草坡上孵孵太阳,时而抬头看看大飞机,毗邻江桥吴淞江的滨江爱特公园,如今成了附近居民常去的“打卡地”;垂丝海棠、木槿花、红花酢浆草……原本汽修厂、物流公司等“五违”聚集的高铁沿线,如今已是“脱胎换骨”,春夏时节,乘坐高铁进出上海的游客,在途经嘉定时便可有“铁路醉卧花丛中,列车穿行绿树间”的视觉体验;步道摊铺彩色沥青,增设休息广场、风雨亭、座椅等,为钢筋水泥的街景注入勃勃生机的环城河外圈绿地(东大街至和硕路),目前正在进行功能升级更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互动,独立完善高等级的城市功能便利可及,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美丽嘉定”的靓丽底色。
全会指出,要让城市有颜值又有温度,就要绣出城市管理精细化品牌,在细节上下真功夫,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使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
前段时间,一条“彩虹路”刷屏。这条网友眼中的“最美回家路”,连接金地格林世界社区和南翔地铁站。过去,路上缺少路灯,给过往行人带去安全隐患,经过调研走访,南翔镇联合相关部门对该路段进行了“微更新”,增加了彩色路灯、停车围栏等设施。在嘉定工业区的良舍路边,一幅幅书画作品,让人恍若置身于一条通透的水墨画廊,主管部门将此40个画框打造成为辖区书画爱好者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既激发了社区成员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又为城市注入文化内涵。一本书、一杯咖啡,不少嘉定人都热衷于做一只“书虫”,采用政企合作等多种模式打造的24小时、全年无休的“我嘉书房”,如今在嘉定已有30家,分别呈现传统文化、红色精神、田园牧歌等主题,让城市有“气质”、生活有“品质”成为嘉定特有的品牌标签。
一座城市的“颜值”高低,决定着大家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在前不久召开的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城市更新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有的代表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对于拆违后出现的空地加强管理;也有代表欣喜地表示其所在的街镇将改造百余亩拆违地块,打造景观林地。有的委员建议在城市公园建设中植入标准化球场,让更多孩子能在草地上踢球。还有委员建议对环城河步道进一步“微更新”改造,使之成为嘉定文旅新名片……
当更多人开始不是考虑房子有多宽多大,而是周边配套有多成熟、绿化覆盖率有多好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城市管理者已经在“十字绣版面”的细微处耐下心来,对照“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要求,绣出市民心向往之的城市环境。
来源:《嘉定报》记者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