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逐步深入,社会力量这一重要载体,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部分。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对的新课题。在去年底召开的六届区委六次全会上,嘉定以此为抓手,提出大力培育扶持四类(自治、服务、平安、文体)社区社会组织,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做响品牌的发展目标,使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围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这项新使命新要求,早在2014年,嘉定就启动了相关探索与尝试,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使其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提升。据统计,去年全区新增65家社会组织,总量达到625家,其中,上海汇爱公益社的成长历程,可以看作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代表。
对于像汇爱公益社这样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爱心小团体来说,成立初期都会面临三大难题:组织架构的松散、人员配备的不专业以及规章制度的供给不足。2014年,汇爱公益社报名加入嘉定区社会组织公益实践园,入驻成功后,成为区民政部门监管下的社会组织,接受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和专业辅导。如今,汇爱公益社的注册志愿者已达200多人,爱心足迹远至甘肃和青海。2018年,了解到甘肃省清水县部分农户存在苹果滞销的情况,汇爱公益社发起了爱心义卖,1400箱苹果销售一空,直接为农户筹集到9万元资金。汇爱公益社还成立了一支环保宣讲队伍,以“变废为宝”——利用厨余垃圾制作常用酵素为切入点,向市民传播垃圾分类的理念,这项公益行动,也让汇爱在去年获得了全市“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组织)”的称号。
面对社会组织培育难的问题,嘉定结合自身实际,在各街镇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在资金、项目、人力、组织、智力、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提供孵化、培育、评估等服务,以伙伴式关系为切入点,扮演着串联各方资源与服务需求的角色,既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动力,同时也辅助其完成定位和持续发展。
嘉定工业区是最早试点社区发展基金会的街镇之一。近年来,嘉定工业区社区发展基金会走进20个社区和11家企业进行需求调研,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挖掘出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在调研中基金会发现,辖区内不少公司不提供早饭,导致大部分员工在早餐问题上不得不自找门路,而周边餐饮选择匮乏,外卖成为不少人的首选,由此不少人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经过充足的调研后,嘉定工业区社区发展基金会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资助工业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立“佳味·家味浓”公益项目,聘请美食达人教白领DIY快手早餐,尝试让他们戒掉外卖的同时,也丰富了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和社交。据悉,这些根据访谈和问卷结果形成的需求报告,已成为嘉定工业区进行精准化社会治理的指南。
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扶持、保障体系,嘉定还建立了社会组织督导专家库,按照社工专业化要求,依据学历、工作履历、实际工作能力等要素,制定相应标准,在全区范围内遴选督导人员,为社会组织承接公益项目提供机构管理、发展方向、资源链接等系列督导服务,整体带动提高全区社会组织实施公益项目的水平。
来源:《嘉定报》记者 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