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一张嘉定气象科普新名片呼之欲出

日期:2019年3月30日 06:12: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当天,在嘉定气象科普园,普通小学20余名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起通过参观、体验科普场馆和设施,学习各种气象知识,近距离体验“万千气象”。据了解,嘉定气象科普园于2017年起开始接待科普参观,1000多平方米的嘉定气象科普馆于去年年底建成开放,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今后,该地将成为嘉定气象科普的一张新名片。

在胜竹路世盛路交叉口,一座白墙、灰瓦、圆门的苏派风格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新开放的嘉定气象科普馆。该馆以“气象·文化·科技·体验”为主题,依托气象科普园、气象科普馆及农业气象科研科普示范基地,让市民近距离体验智慧气象、学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古人没有钟表、手表等计时工具,是如何计算时间的呢?”在气象科普园,不少学生被一个倾斜放置且中央竖着一根铁针的圆盘所吸引,这就是古人用来计时的工具——日晷。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学生们可以在地面上水平模拟制作的日晷上体验“日晷计时”。记者看到,圆盘内圈被等分为一天中的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时辰,外圈被换算成现在相对应的24时。当小朋友们站在圆盘中央时,自己影子投射的时刻大致为当时该地的时间,误差在30分钟以内。除了“日晷计时”体验之外,市民还可以在气象科普园进行气象观测体验、学习台风知识、了解古今世界气象监测设备。

工作人员孙郑介绍,嘉定气象科普馆共分为气象灾害体验厅、气象科技展示厅和气象创客空间,通过模拟互动和亲身体验,拉近“高冷”的气象科学与普通市民之间的距离。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组学生都会拿到一个智能手环,场馆内都会有加分项目,比如保护树木,避开危险区域等,安全闯关通过雷电体验馆、台风体验馆、雾霾体验馆和暴雪体验馆后,屏幕上会展示每个队伍的分数,分数最高的队伍可以得到奖励。雷电体验馆运用声光电等手段,模拟再现了雷电气象灾害场景,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空中骤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的场景。同时,不断有语音提示学生赶快进入安全区域,勿在树下、遮阳伞下停留避雨,当所有人都撤离到安全区域后,才可进入下一环节。

“这种亲身体验让我知道了在遭遇台风灾害时如何自我保护。”普通小学二年级学生陆伊琳说。台风是上海夏季最容易遭遇到的自然灾害,台风体验馆也让不少学生觉得不虚此行。该馆模拟了台风灾害天气,学生在街道行走时遇到台风该如何紧急避险,比如禁止在水潭中行走,避免因窨井盖移位而掉进下水道的危险。在雾霾和暴雪体验馆,学生们也需要完成各种闯关任务后,才能安全“回家”。

在气象科技展示厅,学生们可以像天气预报主播一样对着摄像机播报一段实况天气,工作人员通过抠像和图像合成技术,将“主播”与虚拟气象场景合二为一,最终将“学生主播”的形象搬上电视荧屏。

除了播报气象灾害,学生们也可戴上VR眼镜,亲身感受从风云变幻到暴雨狂风,再到满目疮痍的灾后真实场景。当戴上眼镜走上栈道之后,面前是一片蔚蓝的大海,远处是黄浦江畔的地标性建筑群落。随着体验者在现实栈道的移动位置,水龙卷将会在海面上慢慢形成,不断向岸边(体验者方向)登陆。此时会有提示音提示体验者赶快进入避难所避难。大约10秒后龙卷风登陆,若没有及时走到安全区,体验者将会被卷飞到天上。从“地下避难室”出来后,受灾后的地面千疮百孔,树木、路牌横七竖八堆放着,倒塌后的房屋被各种垃圾包围。

经过多个体验、参观后,参观者可以到气象创客空间进行科学小实验、搭建气象模型等,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

来源:《嘉定报》记者 冉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