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大老远跑去市中心城区查档案了!”今年3月,王女士来到嘉定区档案馆,查询自己与墨西哥籍爱人的涉外婚姻档案。1月31日起,“涉外婚姻登记档案”列入民生档案全市通办范围,王女士无需专程前往位于中山东二路9号的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查阅,在离家不远的区档案馆就可查到,前后用时仅10分钟。
记者从区档案馆获悉,2019年,全市新增3项全市通办民生档案查询,除“涉外婚姻登记档案”外,还有“市级人才引进审批档案”和“专业技术干部农村家属迁往城镇审批档案”。截至目前,全市通办民生档案已有15种,年底预计将达到18种,市民只需持身份证就近前往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或市档案馆、16个区档案馆,就可查阅涉及本人的相关档案。
区档案馆接待利用科科长韩琦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拆迁、购房等相关需求的增长,民生档案查询人数越来越多。去年,区档案馆共接待查档者12007人次,其中窗口接待4889人次,远程查询7118人次。“查询率最高的是婚姻档案,其次为农民建房申请档案。去年10月起,兵役档案、复员退伍军人档案查档量异军突起,2018年1至10月只有25人次,而2019年仅1至3月就有240人次。”
“档案虽是一张纸,但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秉着对每一份档案负责的态度,区档案馆不断深耕馆藏资源、优化查档流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不久前,一对老夫妻只跑了一次腿,就解决了两个问题。原来,老夫妻俩结婚50年了,如今想庆祝下金婚,但结婚证找不到了。区婚姻登记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补领结婚证除需两人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外,还需要结婚档案。“如果是在嘉定区域内登记结婚的,我们可以通过区档案局婚姻档案查询系统,直接调取到你们的结婚档案,你们就不用另外再跑一次档案局了。”老人表示,他们是在南翔登记结婚的,于是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系统进行查找。但由于名字不对,几次查询都失败了。“你们会不会用小名登记的呢?”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终于查到了两位老人的结婚档案。接过补办好的结婚证,两位老人开心地说:“今天回家摆一桌好的,庆祝一下!”
区档案馆自2011年开展民生档案远程查询服务以来,查询途径日趋便捷,从传统的电话传真到搭建区内平台“窗口前移”,再到纳入全市“一网通办”平台,目前还开拓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沪苏浙皖)的通办业务。服务时间也日趋延长,从普通工作日延伸到周六,再到如今的一年365天都能查询,可以说,在民生档案查询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区档案馆一直都在向更贴近市民群众的方向迈进。
来源:《嘉定报》 记者 顾娴慧
相关链接
全市通办的15种民生档案
婚姻登记档案,独生子女证档案,知青上山下乡档案,知青返城档案,知青子女落户档案,再生育子女审批档案,工伤认定档案,学籍档案(部分已撤销的中小学),兵役档案,复员退伍军人档案,三峡移民档案,人才引进审批档案,涉外婚姻登记档案,市级人才引进审批档案,专业技术干部农村家属迁往城镇审批档案。
区档案馆现场除可查询15种民生档案外,还可以查询:农民建房申请档案、公证档案、动迁安置档案,农保档案,收养档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