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嘉定就开始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过8年的摸索和实践,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不论是“硬件”安装还是“软件”升级,均处于全市前列,但对标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将“垃圾革命”进行到底,首先要带动群众转变观念,使之从“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转变。
推动“强迫成习惯”到“习惯成自然”,革惰性之命。“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现实中,人人皆有的惰性和“因善小不屑为之”的想法,正在妨碍着垃圾分类的广泛推行。但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即将施行,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经济处罚。毫无疑问,颇具“强制”色彩的规定再次向公众表明垃圾分类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嘉定,早些时候,垃圾分类的强制对象主要针对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及一些公共场所,对居民个人而言则更多采取引导和鼓励的态度,《条例》实施后,嘉定将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使居民从思想上重视并推而行之,在潜移默化中将“不敢乱扔”的威慑和“不想乱扔”的自觉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推动全社会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领观念之新。罗·阿谢姆曾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笔者认为,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可以带动一大片,产生“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应。因此,在“垃圾革命”中,不妨多塑造优秀典型,通过典型的力量发挥其良好的示范、带动和导向作用,比如挖掘垃圾分类小能手和优秀家庭、社区、企业等,对其优秀做法和经验进行完善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以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市民和单位加入垃圾分类队伍,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让每一个单位和个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通过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持久深入推动观念革命。在嘉定,一些社区已定期开展“垃圾分类课”,让居民对垃圾分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学会如何对垃圾进行类别划分和精准投放。不少街镇也在创新垃圾分类教育形式,通过歌曲、相声、情景剧等艺术形式传播垃圾分类有关的各种知识。更有不少学校已经从娃娃抓起,扎实推进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推进垃圾分类的思想观念革命,必将带来社区干净、景色优美的人居环境。面对这一“必答题”,不管是全区居民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应树立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持久战”意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假以时日,当垃圾分类成为一种全民的行为自觉,嘉定良好的人居环境新气象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嘉定报》记者 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