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垃圾分类系列谈】全程分类,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

日期:2019年4月10日 00:19: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60%的垃圾可实现循环利用,38%的垃圾经焚烧可以发电,最后仅剩的2%的无害化残渣还能用于填海造陆……新加坡的垃圾处置经验,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数据显示,目前嘉定每天实际产生干垃圾1800吨左右,较去年同比增长6.8%。若要实现“垃圾围城”向“资源满城”转变,关键是要牢牢牵住“以效果为导向,突出全程分类,上中下游全抓”这个垃圾分类环节的牛鼻子。

所谓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说白了就是“一分到底”:从源头的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居民区强制分类,到装修垃圾撤销集中堆放点、试行预约上门清运机制,再到中端的垃圾运输全程监管,以及末端的资源化处置和废旧垃圾场生态修复等,整个过程都要坚持分类,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垃圾分类。

建立完善的全程分类的硬件设施体系,补齐垃圾全程分类的硬件短板,是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持久战的重要前提。在嘉定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社区,已有29台生化处理设备投入使用,湿垃圾只需经过24小时的微生物发酵和脱水处理,就能变成有机肥料。对于条件有限的村居而言,在“全面撤桶”后,应当想方设法改造和增设垃圾箱房,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更要安排专人值守集中投放点,监督指导居民的投放行为,并加快推广小区装修垃圾撤销集中堆放点和预约上门清运机制。

前端分类得当,中端收运也不能掉链子。研究表明,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效果往往和垃圾清运车“分工”的细致程度成正比。垃圾车分工越细,对居民按类别投放垃圾的引导作用就越强。以往,居民在前端分得辛辛苦苦,垃圾清运车一来却混装混运,这样的“白忙活”让不少人对垃圾分类顾虑重重。如今,嘉定不少垃圾清运车已实现全程4G监控,确保做到定时、定人、定标识、定收集地点、定运输路线,这也就为实施强制分类清运提供了条件。

垃圾处置的末端是否有力、有效,是决定垃圾能否转化为资源的关键。这其中,首先就是要高标准加快推进湿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场建设。日本的新江东焚烧厂,因其建有温泉游泳馆、棒球场、足球场等,深受附近居民喜爱,这一思路值得我们的城市设计者借鉴。其次,要建立健全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成专门的可回收资源物流体系和回收队伍,回收废玻璃、废塑料、废金属、废纸张、废纺织物等五大类物品,真正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来源:《嘉定报》记者 唐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