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和来访事由都要填上……”4月2日,在江桥镇金虹社区金霞苑小区门口,保安一边与业主进行沟通核实,一边招呼来访人员登记访客信息。原来,该访客未通过小区人脸识别而被智慧门禁“拒之门外”。去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科五十一所”)在江桥镇试点应用“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技术,市民生活相比以往更便捷也更有安全感。
没有门禁卡,不用钥匙,无需指纹,凭借一张脸就可以顺利通过小区大门,这样的场景,从前看似天方夜谭,如今已变成了日常。“中电科五十
一所”技术人员介绍,小区大门口装有人脸识别系统,居民事先到物业进行身份登记和人脸信息登记,在每次进出小区大门时,只要进入拍摄范围,前端摄像头就能够自动抓拍,经过处理器对人脸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在完成身份确认后打开门禁。整个交互过程流畅自然,用时仅需几秒钟。“住户不需要携带门禁卡,通过‘刷脸’就能进入。”该所电子设备厂副厂长李运胜说。居民刘芳表示,此举不仅免去了忘记带卡的困扰,而且当她进出门双手提满东西或怀抱小孩的时候,不需要再经过“放东西—找门卡—开门—再拎东西”这样手忙脚乱的过程,“方便多了”。
而非小区居民想要进入小区,必须在门卫岗亭进行登记——设备会自动抓拍访客现场照片,并与公安、综治系统数据库进行匹配,一旦发现社会在逃可疑人员,系统将自动通知辖区民警。去年,一些在逃人员和不法分子出入江桥镇某社区时,就被民警及时抓获。“人脸识别系统对不法分子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可以有效降低三车失窃和入室盗窃案件的发案率,增强社区居民生活安全感。”金霞苑小区工作人员说。
除了应用于智慧门禁的人脸识别系统之外,“中电科五十一所”还将物联网技术试点应用于窨井盖、消防栓、二次供水监测等领域。
每年的台风灾害天气,嘉定部分小区容易出现积水甚至河水倒灌现象,此时窨井盖若出现位移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金霞苑小区,每一个窨井盖下方都安装有一个位移报警器,与镇里的综治中心相连接。当窨井盖被水冲跑或者被偷盗,井盖出现倒置或位移时,盖子下面的传感器就会发出危险报警信号并传送至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从后台可以知道窨井盖的准确位置,然后指派辖区联勤队员、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迅速到现场进行处置,避免因井盖缺失引发安全事故。
“消防车在小区救火,补水时室外消火栓竟取不出水!”这样的窘境时有发生,其原因大多与消火栓损坏或无水有关。据了解,小区内专门用于消防车补水的室外消火栓容易被忽视,而且检修工作全部依靠人工,每天检查也不现实。“当室外消火栓搭载上物联网技术后,就可以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李运胜介绍,和窨井盖一样,每个消火栓都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遇到漏水、缺水等问题,物业会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进行维修,确保小区消防用水安全。目前江桥镇部分社区的室外消火栓已试点安装压力传感器。
来源:《嘉定报》记者 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