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黑龙江农村走出来的普通打工者,变身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初中学历的他,先后将8项国家专利收入囊中……他用20多年的艰辛和汗水,实践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箴言。他,就是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装部部长——白清良,一位从车间里走出来的发明大王。
黝黑的肤色,一袭蓝色的工作服,袖管上还沾着油污……尽管白清良已头顶多项荣誉,但他却依然热衷于扎在工人堆里,和他们一起讨论关于设备维修、设备技术性能创新改进等问题。2002年,白清良踏入“北特科技”。这名曾在老家干过农机修理的半吊子机修工人,突然让他给机械设备正经八百地“诊断病情”,尤其是后来轮岗到实验室,负责产品日常质检工作,这些让白清良感到吃力,“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白清良捧起了专业书,从零起步学起了三维制图软件。
“这一学就像着了魔一样,一门心思全放在上面。”白清良回忆说,当时天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着电脑学习,一学就是几个小时,把原本1.5的好视力也磨成了近视眼。在一次闲谈中,白清良得知企业老总正为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粉尘问题伤脑筋。凭着自己的天赋和满腔热情,还有之前学制图打下的基础,白清良钻研出了他的第一个作品——自动倒角机,成功解决了影响工人健康的粉尘问题。
粉尘问题解决了,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又让效率提升问题浮出水面。2008年,白清良对倒角机进行了改良,并很快投入生产应用。“我的起步太低,低到没法去问别人问题,遇到困难只能自己看书、查资料,然后再反复实践,吃饭睡觉都在苦思冥想这些问题,半夜里突然有点灵感就赶紧起床记下,几个月下来瘦了一圈。”研发中的艰辛,除了白清良自己没人知道。
倒角机的成功可谓开了一个好头,也拉开了白清良今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工装自动化设计道路的序幕,短料自动连续收集装置、冲床全自动下料装置等相继设计成功并投入使用。2012年3月,数控和滚丝机共用的自动上下料装置设计成功并投入使用,这项发明因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每年为“北特科技”创造效益95万元。如今,自动倒角机经过白清良的不断钻研和改进,已成为融合下料、倒角、打跳动等6道工序于一体的倒角专机,有4台设备投入使用。
“白工,另外几台倒角专机什么时候到位?”最近,“北特科技”的一家子公司正催促白清良,请他尽快完成剩余的6台倒角专机的装配。白清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倒角机全部配套后,不仅减少原有加工工序占用场地、物料工装、转运的费用,每台机器还至少节省2个人工费用。如果10台倒角专机全部配套完成,每年仅人工成本就可以至少省下100万元,“省钱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产品品质有保证。”
“优化每条生产线的工装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在别人眼中可能不算什么,但却是我热爱的事业。”白清良就是这样一个认真积极的普通工人,正如他当年一个人孤军奋战、刻苦钻研的时候,从没想到今天能带领一个团队一起并肩奋斗。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新时代的年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时间会给予你回报。
来源:《嘉定报》记者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