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人人都是安全员”,建筑工地带上了紧箍咒

日期:2019年5月2日 00:00:57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4月26日,区建管委召开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推进会,明确下阶段聚焦建筑工程项目和施工文明规范,重点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着力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在嘉定,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数以百计,在区建管委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之下,通过引入智慧元素、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良好氛围,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有序。

智慧元素的引入,为建筑工人竖起安全屏障。“如果不能正确佩戴安全帽或‘光头’作业,一颗小小的螺丝帽掉下来就能砸伤一个人。”徐行镇启源路新建动迁安置房项目(以下简称“徐行项目”)负责人范田华说。记者看到,每个安全帽内侧都设置有一个芯片,该芯片录入了工人的姓名、班组等身份信息。当工人戴着安全帽进入工地时,芯片与入口处的设备进行感应后,闸机就会自动打开允许进入工作区域。如果工人没戴安全帽想进入工地,闸机就不会开启。门卫室的电脑后台也会发出警报信息,提醒工人戴好安全帽。在南翔镇古猗园路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南翔项目”)工地,人脸识别系统也将上线,为工地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安全体验馆等硬件设施的灵活跟进,提升了工人的安全意识。“在平台上突然坠落时,眼前一片漆黑的感觉,太可怕了。”4月24日,在“徐行项目”工地,一位体验者在进行高空坠落体验之后,后怕不已。不少工人表示,只要亲身体验一下,就能秒懂安全有多重要。记者了解到,设置在工地的安全体验馆包含安全帽撞击、高空坠落、安全用电体验等项目,基本上涵盖了建筑工地常见的各种危险环节。“安全防护教育培训不再是‘纸上谈兵’的说教,让施工人员亲身体验后,可以有效提升工人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范田华说。

除了提升安全意识,减少硬件隐患也尤为重要。“南翔项目”负责人孙凯顺介绍,工地用电较多,如果就地铺设电线,将面临日晒、雨淋和偶尔车碾等诸多风险,常有触电事故发生。鉴于此,该项目要求,所有从配电箱引出的电缆必需采用高空桥架或矿用绝缘电缆挂钩架空等防护措施,“架空电缆既能避免拖地磨损和浸泡在水中的情况,又免于与地面导电体接触,杜绝工地触电事故发生。”孙凯顺说。

因为直播砸碎“脆皮安全帽”,农民工窦师傅丢了工作。而在嘉定的部分工地,“随手拍”出这样的安全隐患,不但不会被解雇,还有可能拿到奖励。在“徐行项目”工地,上到管理人员,下到一线施工工人,工作中发现任何危险源都可以“随手拍”,将照片上传到项目微信群中,安全部门进行核实,及时整改后,对拍摄者还会给予一定奖励。类似“花小钱办大事”的做法在“南翔项目”也被广泛采用。工作人员介绍,项目自开工以来,就坚持推行“安全之星”活动。工人通过二维码注册个人信息之后,可以将拍摄的安全隐患点上传管理后台,经过核实确认,拍摄者会得到一张价值10元或20元不等的“安全之星卡”,这张卡可在项目部生活区用于餐饮和购买生活用品。如果每位工人每个月能拿到3张卡片,还可额外获得200元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工人参与隐患排查,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意识,当工地隐患越来越少时,工人的作业环境更加安全,对自身也是一种保护。”项目安全负责人张凯说。

来源:《嘉定报》记者 冉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