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垃圾分类系列谈】从重点、难点、痛点中寻求突破

日期:2019年5月3日 00:00:17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垃圾分类从思想观念到生活习惯,从生态文明到绿色发展,是一场复杂性、长期性的深刻革命。嘉定的垃圾分类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生活垃圾总量高位增长、分类处理处于较低层级”的突出问题。要推动嘉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再出发,这就要求我们把各个环节的重点、难点、痛点梳理清楚,做到重点再聚焦、难点再突破。

居民小区是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主战场,如何引导广大居民遵循“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嘉定,大部分社区已经试点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倒垃圾”这件事不再随心所欲,而是要踩着时间点去处理。一旦错过投放时间,只能等下一个时间点。这种“没有商量余地”的硬约束,客观上要求居民必须养成自觉意识。但是,自觉意识无法一夜形成,如何扩大宣传覆盖半径?如何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意识?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主动问需于民,掌握广大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合理需求。也要主动问计于民,善听居民的意见建议,把居民体验作为自觉意识培养的突破口,才能在源头分类上提高效率。

建立完善全程分类的硬件设施体系,是搞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前提。在全程分类中,硬件设施建设是短板。分类前端要保障“投放有容器”,在“全面撤桶”后想方设法改造和增设垃圾箱房,并安排专人值守投放点;中端要确保“运输有专车”,做到定时、定人、定标识、定收集地点、定运输线路;末端强化“处置有能力”,加快湿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场建设,同时加快“两网融合”建设,建立健全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目前,嘉定已建成194个社区回收点,可回收废玻璃、废塑料、废金属、废纸张、废纺织物等五大类物品。

“前头分再好,后头还是混在一起烧掉”,一直以来,混装混运是垃圾分类的痛点之一,也是居民意见最多的地方。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科学分类、精准集装,进一步提升分类效率,为生活垃圾“一分到底”尽好职责。同时强化执法监督,确保中端规范收运,坚决杜绝混装混运,彻底打消居民的顾虑,让老百姓看到一以贯之、实实在在的分类成效。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工作还需要完善严格的法律体系。除了对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条例的制定。如,借鉴其他国家出台的《关于包装容器分类回收与促进再商品化的法律》《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更为细致且行之可行的法律条例,因地制宜地鼓励本地居民依法而治。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