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管住基层微权力,管好农村钱袋子

日期:2019年5月10日 06:52:42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因为一桌酒菜的“人情”,一名村干部竟任性而为,将数百万元的村集体资金私借给了某民营企业……近年来,多起涉及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背后显露出村级资产处置较随意、资金使用较自由、资源出让较粗放、财务管理较宽松等问题。对此,嘉定从去年以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向基层和重点领域延伸,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开展“村账镇记、村资镇管、村财镇理”工作,强化责任协同,管住“小微权力”,守好集体“钱袋子”。

从村里的账簿子“下手”

“对不起,这4笔拆违补偿款支付业务的材料缺少必要附件,我们暂时不能同意支付。”说话的是外冈镇记账中心的会计,被拒绝者则是该镇一名村工作人员。过去,村里对集体资金的使用“自由度”较大,而如今,要动用这笔771.51万元资金,他们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补齐必要材料件并重新申请支付。

村里用钱,镇里把关。嘉定探索“村账镇记”,通过优化记账方式,在尊重村自治权的基础上,将137个村的村账集中到9个镇记账中心。如果某项支出违规违纪,将被记账中心退回。该制度运行以来,全区已发生审核退回189次,涉及资金2935.55万元。

在管紧账簿子的基础上,嘉定推动实施“村资镇管”新模式,在区级层面先后出台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加强镇对村级组织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村委会实行财务预决算等11项监管制度。同时,各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由经办、农办、城建办、产业办等组成的重大经济事项镇级预审小组,给270亿元镇村集体资产的使用装上“探头”。

村集体有了“理财官”

每到年底就要向镇里打报告申请财政托底,西元村党总支书记朱海滨坦言,伸手要钱的滋味不好受。但村里经济底子薄、经营人才少,数目不多的集体资金在外“单打独斗”,难度确实不小。针对这种情况,嘉定探索“村财镇理”模式,统筹管理和运营各村资产资源和闲置资金,提高村级组织收益。

以西元村所在的安亭镇为例——由镇里牵头,镇属企业联合17个经济欠发达村组建“联投公司”,统筹管理这些村的可出租资产、资源及闲置资金。今年初,公司交出了经营总收益841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626万元的亮眼成绩单,17个村预估可平均分得约250万元的收益。

“村财镇理”推动经济欠发达村完成了从依靠“输血”到“造血”的转身,朱海滨欣喜地说:“‘要钱’的日子终于到头了。”

“四责协同”在基层生动实践

嘉定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上的创新实践,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的推动。在区级层面,区委对“村账镇记”“村资镇管”“村财镇理”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分管农业副区长傅俊主动请缨挂帅,将其作为“一岗双责”责任项目。区农委、财政局等责任单位则互相配合、责任协同,共同对基层开展指导;区纪委发挥监督第一职能,通过网格化检查、专项督查等推进镇、村党组织将责任落到实处。

责任到基层,依然不走样。嘉定工业区在探索“村账镇记”之初,发现仍有一些村干部因为财务问题而受到纪律处分。“四责协同”向基层延伸后,他们找到了破题良方。按照“四责协同”要求,党工委加强履行主体责任,推动村级组织和村书记严守财务制度,并制定“守纪保证金”办法,成立全面从严治党巡检组,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巡检;党工委书记郁建华主持起草相关制度,主动支持纪工委加强相关监督;纪工委则发挥监督职能,就监督发现的51个问题,先后约谈了16名村书记;班子成员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主任丁根龙主动向党工委、纪工委建议并牵头,与9名村书记、9名报账员和2名记账中心财务人员开展约谈,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来源:《嘉定报》通讯员 管文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