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走……打开,旋转,抬头……再来一次。”6月11日,记者走在嘉定区成佳学校舞蹈房的走廊上,未见其人便已先闻其声,温柔的嗓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相同的话语,引导着学生。这声音的主人就是日前获得“上海市儿童工作白玉兰奖”的夏月珍。据悉,该奖项为上海市儿童工作最高奖项,奖项设立至今仅61名个人获此殊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作为成佳学校的专职艺术教师,夏月珍认为,特殊教育就如农民辛勤地耕耘,是一件缓慢的、需要等待的事业。二十余年来,她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付出。她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灵性、有感情的,为此,她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带着残障孩子们一起舞蹈,让孩子们的世界同样五彩斑斓。她先后为特殊学生创编了舞蹈《生命之光》《无声的校园》《心鼓》《踏板舞》,歌舞剧《我成功、我快乐》,韵律操《超越心灵》《Nobody》等100多个优秀节目,带领残障学生参加各类演出400余场,斩获了十几项全国奖、二十多项市级奖。
2005年起,成佳学校招收九年制残障学生,其中唐氏综合征患儿,甚至有些脑瘫患儿连路也走不稳,更别提跳舞了。但是,夏月珍没有放弃,更没有因为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而退缩。为让更多残障孩子能享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她根据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变着法儿上好每堂音乐课和舞蹈课,训练孩子的乐感、节奏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一次,针对一个舞蹈的某个动作,夏月珍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也无法矫正孩子们同手同脚的情况,她后来灵光一现,干脆将动作改成了同手同脚。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改动收获了意外的效果,孩子们原本沮丧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现场气氛又变得活跃了。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论证,夏月珍终于研究出一套适合残障学生的“动中学、乐中学、玩中学”教学方法,让音乐训练作为特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她还把“创想表演”引进残障学生的舞蹈教学,通过“一看二说三模拟四创作”的方法,多样化、多层次地进行节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除正常的授课安排外,有时夏月珍还会义务为这些孩子们“开小灶”。小丽(化名)是一名智障患儿,虽然有些胖,但不影响她对舞蹈的热爱。只要一有时间,夏月珍就会亲自教她跳舞,一遍又一遍地转身、跳跃,让小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说起和小丽的结缘,还要追溯到2005年的6月。那时的小丽,说话含糊、口齿不清,见人说话从不敢抬头正视,严重的语言障碍使这个原本腼腆的女孩子更缺乏自信。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夏月珍的指导和鼓励下,参与了上海市特奥运动员领袖培训。为帮助小丽在台上完成5分钟的演讲,夏月通过一遍遍示范矫正,提高其发音能力,嘴唇都磨出了水泡。她还针对其身体情况,特意设计了适合小丽的肢体动作,以弥补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如今,在成佳学校,只要一提起上音乐课,立刻就会得到孩子们的积极响应。因为,“夏老师的音乐课”是他们最欢喜的课。“当年轻教师问我,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我会果断地回答‘有’。一遍不会就教两遍,两遍不会就教三遍。只要坚持不放弃,奇迹就会出现在第一百零一遍。”夏月珍说。回眸自己走过的艺术教育之路,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表彰,夏月珍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教师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