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嗒嗒嗒……”6月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新办公楼内,灯火通明,隐约可以听到键盘的敲击声;电脑屏幕前,密密麻麻的模拟光路几乎占满了整个屏幕;一个身影伏案而作,正梳理着眼前满屏的光路……
这个身影就是高级实验师印定军,现任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设计负责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SULF项目)机械工艺总师。
印定军长期从事光学精密机械的设计与装校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光学实验装置。“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是国家和光机所培养了我,我就用这一生回报国家。”印定军说。在光机所的岗位上,印定军一待就是40年,所参与研发的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次和三等奖一次。
在同事们的眼中,印定军的“传奇”在于能把科学家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变成现实,甚至达到更好的效果。2004年,印定军参与研制的小型化OPCPA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项目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原本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激光功率一直上不去。印工就帮我们作调整,没想到通过晶体的特殊排列方式,让激光功率上升了8倍。”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但是,熟悉印定军的人都知道,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背后是印定军连续数月的数据收集和设计调整。“我这人爱捣腾。‘早7晚8’是我的工作节奏,因为需要大量时间翻查资料。”印定军说。在他的书桌上,一本英文版的光学学术资料已经被翻出了褶皱。一开始,他不懂英语,就自学书中的专业图谱;计算机普及后,他自学CAD绘图。知识的积累带来了不断的创新。一次,为了在实验装置上安装一块不能用手摸的玻璃,他根据玻璃生产厂商的安装说明,自制了一台小型安装机械,把15天的安装时间缩短至1天。
此外,印定军的“犟”也是有名的。在他看来,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项目成品,对于品质的要求几乎到了极致,努力把产品的合格率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有一次,在一款原型激光装置的制作过程中,他亲自设计了2000余个零部件,并为40个核心零部件进行镜面抛光,并把总结后的抛光工艺交给了生产部门。
这就是“嘉定工匠”印定军,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参与研制成功了TW级、PW级5PW及10PW原型激光装置及世界领先的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他创新设计的激光放大器,通过渐开线腔型代替传统放大腔体,放大效率领先目前国际水平,大大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在大口径光学调整架设计中,他通过改变传统调整架结构,完成了高稳定高负载体积小的大口径光学调整架,解决了高稳定大口径光学器件夹持机构体积与放大器空间不足的矛盾,为我国超强超短激光在国际上持续保持领先水平作出了贡献。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