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海未来的发展,代表们最关心啥?又有哪些“共同期待”呢?今天上午,出席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嘉定代表团,继续集中审议上海市市长应勇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感受、献良策,气氛热烈。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委书记章曦,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陆方舟,市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谋赛等参加嘉定代表团审议。
姚薇:加强科研论文监管
“我这次带来了5份建议,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就是这份,我也算不经意间蹭了个‘热点’。”嘉定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姚薇,捧着厚厚一叠建议,开门见山地说。而让她体会了一把“网红”感受的,就是这份《关于加强科研论文监管的建议》。她提出,科研诚信已成为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议题,据统计,至2018年,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已经达到41.2万篇,但这些成果中也有很多不良现象:比如伪造同行评审、图像篡改、著作权交易等欺诈性内容等。“如果不处罚这种不当行为,就会滋生更多学术不端和重复犯错,坍塌人们对于科学研究的信任度。如此一来,中国学者的国际地位也将会严重受影响。”姚薇指出,为了更好地净化科研氛围,科研诚信在监管上要下决心、下狠心,亟须从系统构建、源头杜绝、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如参照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建立科研诚信监管中心;创新科研数据的管理和科研项目、人才的考核,应用区块链技术使科研数据去中心化,满足科研数据严肃性和被追溯的公平性要求。
“对于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创中心目标来说,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要得到纠正、处理和惩戒。只有更加严密地监管、客观地评价、广泛地教育,维护法律权威,才能更好促进中国学者的创新和发展,推进科技融合创新和育人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作为来自中科院微系统所的人大代表,姚薇还带来了耗时半年撰写的建议《持续创新、精准聚焦小巨人企业发展》。她说,上海市科委由2015年6月推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每年评审出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100多家,给予市级补助,旨在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产权、成长性高的企业,最终引领至股票交易市场。她建议,从扶持政策精准性、持续性和创新性的角度,试点对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的上年度加计扣除的退税部分,按照税务部门认定的额度进行1:1匹配补贴。“让小巨人企业专心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不用围着申报指南转,为项目申报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由此使科研补贴与企业销售利润和研发投入成正比,符合企业良性发展规律,培育出一批科技型上市公司走向科创板市场,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力军。”
金银淑:将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化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工作报告》中2020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配置向郊区倾斜。市人大代表金银淑告诉记者,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三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既有详实的数据披露,更有具体的目标任务。今年,她递交了两份建议,其中一个建议是“将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
金银淑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核心内容是如何破除城乡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融合发展,在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处理好城乡关系, 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目前,全国人大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预计年内法律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既能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及时修改不适应的法律法规,也能将本市成熟有效的做法以地方立法的方式确定下来,推动乡村振兴深度发展。”金银淑希望,强化立法可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各种要素落实到位,建议在中央立法内容的框架内,突出地方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将研究制定本市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办法列入地方立法项目。
赵雪平:提升长护险服务能级
新一年度的民生工作,明确要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市人大代表赵雪平这次带来的两份建议,其中一份是关于加强长护险社区居家照护服务能级提升。
她告诉记者,嘉定区“长护险”民生政策的实施,获得了老年朋友很大的赞誉与欢迎,截至去年11月底,全区已有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47家,截至10月累计完成评估14773人,共为居家老人提供42项上门服务,其中基本生活照料27项和常用临床护理15项。建议加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强化居家照护服务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根据失能老人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服务计划,并落实跟踪回访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照护服务项目内容,对已有的42项服务要落到实处,特别是临床护理项目,要让老年人能选、敢选,随时随地可被服务。“同时在现有的长护险服务内容上,不少老年人及其家属希望能够逐步拓展,增加康复诊疗、辅具租借、上门静脉输液等有普遍需求的项目。”
蔡宁:推进沪嘉快速路陈翔路匝道工程建设
交通出行,同样是民生感受度最高的领域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要继续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实施交通堵点改造,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市人大代表蔡宁此次带来的是《关于加快推进沪嘉快速路陈翔路匝道工程建设的建议》。他告诉记者,沪嘉快速路在南翔地区仅在丰翔路交叉口设置两对上下匝道,随着云翔大居和南翔东社区居民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加上印象城等商业综合体开业在即,出行环境改善的呼声十分强烈。“希望在沪嘉快速路尽快增设上下匝道,并结合陈翔路下穿地道、轨交11号线陈翔路站点建设,形成高效的立体交通体系,进而将陈翔路节点打造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嘉定新的区域风貌门户节点。”
作者:嘉融媒记者涂军、陈斐,编辑:王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