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头条 >> 正文

嘉定疾控24小时

日期:2020年2月2日 12:41:24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原标题:独家!记者蹲点嘉定疾控24小时,记录下他们的“逆行日程”

对于嘉定疾控人而言,这个“年”已经没有过年的概念了,“年味”大概就是充斥在记忆和梦境里的酒精味。他们不像医院的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但同样是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战斗的主角!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战斗中,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流行病学调查、疑似病人样本检测、疫点消毒、集中观察点设置督导和检查等工作。他们的一天会是怎样的?嘉定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蹲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嘉定疾控中心)24小时,记录下他们的“逆行日程”。

冯燕:地毯式检查 不放过一个死角

上午8点半,冯燕和她的同事从嘉定疾控中心出发,前往嘉定几处集中观察点。疫情发生以后,嘉定疾控立中心即成立应急小组,原先的工作科室按疫情工作内容被划成了不同小组。冯燕所在的消毒隔离组,共有18名队员,主要负责集中观察点指导和检查。

f2203268590e42798305aebb357180ba.jpg

集中观察点通风怎么样?消毒到不到位?这是他们工作的核心。

今天,他们继续来到昨天去过的集中观察点,检查消毒防控各类工作。“酒精、口罩够不够?垃圾怎么处理?有没有发热人员?”一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冯燕发出了连环追问。

作为集中隔离点,污染区域、半污染区域如何划分,被观察人员走什么通道,哪些地方要重点消毒,事无巨细,都是冯燕和她的同事要考虑的地方。作为新启用的隔离观察点,冯燕特别提醒,一旦人员发烧,所产生的垃圾比如口罩之类的干垃圾要作为医疗废弃物,扔进专门的垃圾袋。“专人处理,密封,一定要密封!”冯燕特意叮嘱。

走到一楼转角,冯燕发现楼梯口没有免洗洗手液,立即搬来桌子,摆上一瓶全新的洗手液。

630eaa38836742f4ab27979e061d287c.jpg

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是同事对她的评价。

研究生毕业后,冯燕便进入了嘉定区疾控中心,入行的第12个年头遇到了这一场“硬仗”。她说,打好这场仗,不是一句漂亮话,尤其是我们党员要带头,死抠每个死角、细节,每天地毯式、驻点般地检查,就是严防死守。

“快,去下一个点。”话音刚落,冯燕小跑着走出集中观察点。这个春节,他们始终在路上。当他们忙完这一圈回单位时,已经是下午1点,冯燕和她的同事,走到办公室,方便面再加根火腿肠,吃完接着干。

马飞飞:“强迫症”疾控人 不放过每一个空白

下午1点,接力棒交到马飞飞手上,和冯燕一样,马飞飞也是80后,今年也是她入行的第12年,她笑称最近自己像一个患有“强迫症”的处女座。

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组组长,马飞飞和她20多位同事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和面罩,对病人进行询问,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14天和发病后的活动情况,从中去搜寻可能的感染来源和可能已经被感染的密切接触者。所有细节都不能错过,所有的细节都要问询清楚,时间精确到时和分,地点精确到楼号和室,行程精确到车次、航班号和车牌号。

21aa236fa52945ffb8288b557687d096.jpg

“有时候患者可能紧张,一下子回想不起来,我们就要帮他一起回忆。比如具体的行程记不清了,提醒他们可以查看一下网上支付的记录等来帮助回忆,看看曾经拍下的照片。”

马飞飞说,经过询问后,他们会整理每位患者的情况,写成数千字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从发病和就诊的具体经过,到发病前后的具体活动情况,到判定有哪些密切接触者,采取和落实哪些措施,都有十分详实的描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询问,闷热的防护服让她出了一身汗,雾气笼罩着护目镜,她还是尽量保持轻柔的语调,继续完成对患者的询问。这个患者问询结束后,很快,她又要继续投入下一场战斗。

马飞飞说,他们采集的这些信息被称为流行病学调查,这对研究流行病病史、传染源调查、传播途径调查至关重要。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和同事24小时对确诊和疑似病例开展调查,排查和追踪密切接触者,虽然如大海捞针般艰难,但一个也不能漏掉。对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观察,防止疫情的扩大。有时候漏了一点可能影响一片,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放过病例活动的每个空白。

“我们的工作方向和别人是反着来的,大家没事别去医院,而我们是哪里有病人,就去哪里。有人说我们是逆行英雄,愧不敢当,其实我更希望我们成为这个城市的‘隐形侠’,在大家感受不到时就已经完成了排查和疫情控制。为大家的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就是我们公卫人的使命。”马飞飞说。

孙攀:火眼金睛争分夺秒 与“病毒”交战

防护服、防护面罩、隔离衣、护目镜、N95口罩、鞋套、头套、手套,晚上5点半,实验组孙攀完成了三级防护,她即将成为距离病毒最近的战士!她接过马飞飞从医院带回来的疑似病人微生物样本。

“我这里是最后一道交接棒,要又快又准。”刚打开话匣子,孙攀就被同事喊进了实验室,这一进去,再出来就是子夜了。

e5b9da350b3042a49b24c5d020dc6827.jpg

为了保证样本不受到污染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实验室是一个密封的环境,没有玻璃窗也没有猫眼,更不能带进手机,仿佛被隔离一般。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最优的检测质量,检测期间,孙攀要做到不喝水、不上厕所,这意味着穿上防护服便要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凌晨12点,孙攀拖着疲倦的身体走出实验室,她的防护衣已经湿了一层又一层,解下面罩,脸已经被闷得发烫,脸颊上满是道道勒痕。

3a864a38cfc247388bb61c63f1d78a85.jpg

“核酸的检测有一个过程,要进行化验、观察、等待结果,每份标本需要连续工作多个小时才能出结果。这期间,一刻也不能放松,既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还要确保自己负重工作时不能虚脱。”孙攀说。

为了快点筛查出结果,早点打赢这场仗,孙攀和她的同事两班倒,24小时检测样本。“时间仿佛过得很快,黑夜白天都是睁眼的事儿,都是为了样本不被耽误。”孙攀打趣地说。随后,她洗好澡在值班室里眯上一会。她不知道,今天盖在身上的被子是丈夫和儿子送过来的。晚上7点多,丈夫尹先生拿来了新被子和水果。

“有两天没见着了,怕她累怕她冷,这时候可千万不能倒下。”和东西一起转交给孙攀同事的,还有丈夫的叮嘱。尹先生说,尽管家距离单位不到1公里,但是怕影响家人休息,也为了随时工作,孙攀晚上出了实验室就不回家了。

“和儿子有个四五天没见面了,早上她出门了,孩子没起床,她回家了孩子又睡着了。”尽管如此,尹先生也全力支持,他知道妻子的后方是一群人。

走出疾控大楼,转角处他又回头张望孙攀的实验室。这,24小时灯火通明的疾控大楼。

f449b78f4c344d08a129147e0c666d99.jpg

冯燕、马飞飞、孙攀,都只是嘉定疾控人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枕戈待旦、秣马厉兵,只是为了早点击败病毒,保卫一方平安。义无反顾的脚步不是生来无畏,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平安喜乐!

嘉定疾控人,24小时在坚守,请您放心!

作者:嘉融媒记者印沁沁,编辑:王丽慧

8ee542c614354152b065a9f9f20a98b8.jpg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