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以上公办小学已开晚托服务

日期:2018年2月28日 09:44: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日前,全市130多万中小学生迎来开学第一天。青年报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据初步统计,93%以上的公办小学都为确有需求的学生开设了晚托服务。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看护困难的重要举措,新学期上海将进一步做好小学生放学后看护服务工作,将其打造成为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居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快乐30分”让“快乐”在放学后再释放

2017学年开始,市教委在全市小学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拓展活动,是在校小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公益活动,一般每周安排4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快乐30分”纳入学校教学管理范围,计入学生活动总量和教师工作总量,但不得强制学生参加,不得集体学习新课或进行集体补课。“快乐30分”结束后,为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提供看护服务,并鼓励和支持适度延长放学后看护服务时间。“快乐30分”强调因校制宜,可选择部分学段、年级、班级先行试点,整合校园、学区和集团以及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书法、美术、阅读、游戏、体育锻炼、科学小实验、社团、完成作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让学生经历实践与探究的过程。

事实上,为解决确有困难家庭小学生放学后的看护问题,上海自2010年开始逐步探索,努力使放学后看护服务逐步扩大至所有公办小学,民办小学可参照执行。放学后看护服务的对象为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遵循家长申请、学校审核、统筹安排、有限服务(服务时间一般为放学后到17:00)的实施原则。

小学放学后看护公益服务内容以保障学生安全为主,学校在看护服务时间内可安排做作业、自习、游戏和课外阅读等活动,可与城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度过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但不得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鼓励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看护服务,学校将放学后看护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实施规范管理;也可采用由各区、社区学校或其他社区服务的公益性机构承办等各种方式进行,承办单位负责制定(或与学校商定)实施方案、落实场地、安排人员、组织实施、支付费用等看护工作的日常管理。

鼓励区、校探索和实践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

在实践中,不少区秉持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小学放学后看护服务,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比如,长宁区着力办好“爱心晚托”,让特色课程润泽孩子成长空间。2016年起,长宁区将“爱心晚托班”进行拓展,涵盖每周4天的“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和课程活动后的爱心看护。

2017年实现开展晚托服务公办、民办小学全覆盖,上半年平均每天服务学生4694人次,下半年平均每天服务学生6877人次,基本形成以课程活动为主要形式,补缺补差为个别化补充,爱心看护为基本保障的多形式结合模式。全区开设了“3D打印”、“围棋小课堂”等702门“快乐拓展日+”课程。

长宁区各小学还根据自己的办学需求,通过购买武术、游泳、足球等特色课程、集团教育资源共享、自主开发等方式进行了校本化实施。如今,长宁区平均每天参与学生占总人数的30%左右,最多时达到50%左右。有学校调研发现,开设“快乐拓展日+”课程服务后,原先30%的孩子放学后直奔社会机构,现在已有一半“回流”,更加愿意参加自己学校的课程活动。长宁区委托第三方机进行构成效评估,结果显示家长整体满意度达到99.29%。下一步,长宁区将健全晚托服务机制,推进学区和集团优质共享课程为爱心晚托班服务,努力实践“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教育追求。

嘉定区实施“‘4·30’行动+‘5·60’计划”,让成长与快乐同行。嘉定区在原来每周三下午快乐活动日基础上,为每一个自愿参加的学生,每周安排4天(15:30-16:00)“快乐30分”拓展活动和每周5天(16:00-17:00)的60分钟放学后看护工作,把为学生积淀人文素养、强健体魄、激发兴趣、培育特长和解除家长后顾之忧融合在一起。两个时段紧密相连,两批学生互有交叉,根据统计,参加“4·30”和“5·60”的嘉定区小学生均已超过50%。下一步,嘉定区将推进“快乐30分”拓展活动走向资源集团化、项目精品化,从时间可延长、家长可选择、学生爱好可发展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

市教委表示,新学期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努力实现看护服务公办小学全覆盖的基础上,鼓励区、校探索和实践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丰富学生课后生活。

来源:《青年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