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嘉定工业区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一举签下了总投资超过185 亿元的38 个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上海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项目,这是嘉定工业区继布局高端医疗装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产业之后,对集成电路及物联网产业培育壮大的重要举措,也是嘉定工业区不断把制造业推向高端化的关键着力点。
中共嘉定区委书记、区长章曦在仪式上说:“嘉定具有良好的科研技术条件和产业生态环境:一是嘉定的院地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二是嘉定的产业生态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互动环境;三是嘉定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十年的大力发展,十年的转型升级,嘉定工业区的制造业迎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井喷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何愿意扎根在远离市中心的开发区,这样一个地处上海西北的产业园区,究竟有什么样的磁力能够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效应,让高端制造业聚合生长?
产业生态让企业近悦远来
26 年前,嘉定工业区还是一片广阔的农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下,成为了上海首批市级工业开发区。26 年来,嘉定工业区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严把项目准入关,招大引强,扶优育强,制造业规模效应和能级不断提升,形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高端设备制造、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新能源、国家重大战略化专项为主体的八大支柱产业体系,沃尔沃、大众动力总成、大陆泰密克、联影医疗、禾赛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扎堆园区,更多的上下游优秀企业近悦远来。
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必定是可持续和自循环发展的。如果把优秀企业比作热带雨林里的“参天大树”,那么具有服务功能的专业平台则是起到勾连作用的“菌群落”。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核心区,嘉定工业区正在打造“功能平台+专业园区+产业链”的新布局,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期待产业生态更加优化,产业能量更大的化学反应和聚合效应。
近年来,嘉定工业区已经与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成立了转化平台和专业园区,包括激光科创中心、声学所东海站、中科神光产业园、移动能源产业孵化基地,为创新主体提供平台共享、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投资融资等服务,加快项目、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对接,一个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逐渐迸发出蓬勃向上的内生动力。激光元器件、燃气轮机、激光器、质子治疗装置等一批前沿技术及产品处于世界领跑地位。
办事效率让企业来了就不想走
好项目“招得进”靠的是园区的产业生态,“留得住”靠的是服务。嘉定工业区紧紧围绕以提升办事效率为导向,建立了证照办理、项目审批、上市融资、专项申报的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机制和经常性联系服务企业,加强跟踪指导协调的工作责任制。特别是面对准入难、审批难、开工难与科技迭代迅速,窗口期短的矛盾,园区摸索出了一套“临时厂房+代建厂房”的特色服务。
爱驰汽车是一家整合了传统汽车产业资源的新兴造车企业。2017 年下半年,看中嘉定所具有的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企业想要在嘉定建设研发中心,快速进入技术研发测试阶段,以赶上这一轮新能源车发展的窗口期。但拿地建厂房周期长,为此,嘉定工业区为企业提出了先租用临时厂房,并由工业区代为装修的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企业的同意。但是在装修过程中,企业又碰到了难题,目前的电力输出无法满足企业测试需求,而要按照流程申请电力扩容不仅困难,并且耗时长,嘉定工业区又与区电力公司反复协调,最终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电力扩容。
有温度的服务让企业人才落地生根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端制造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嘉定工业区更是如此。事业留脚,如何才能留住人才的“心”?人才来了,首当其冲就是安居问题。
住房补贴、租房补贴、公租房,尽管市区两级都有针对各类人才不同层次的住房保障政策,但仍有一部分基础人才的居住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他们虽不是金字塔顶端的高端人才,但却是园区和企业发展的基石,和高端人才同等重要。
这幢位于嘉隆国际4 号楼的人才公寓,由工业区集团公司整幢收购装修,是工业区盘活园区存量资源、借助市场化力量解决人才居住问题的一次尝试。整幢人才公寓可提供380 套住房,满足青年、白领、专家三种人群的需求。
解决人才居住,工业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2016 年,嘉定工业区调整用地性质,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一起合作建设了9 幢共1080 套人才公寓,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租给中科院六个所的青年人才。而这9 万多平方米的地块如果以产业用地价格出售、建厂、收税,经济收益远高于住宅用地。
这两年,嘉定工业区始终用有温度的服务留住人才的“心”。园区把对人才的服务从本人延伸到其父母、配偶和子女,父母看病问题、孩子上学问题、配偶工作问题,就连单身青年的婚恋问题也有人操心。嘉定工业区总工会推出的“花海寻友觅知音”联谊平台,已经连续举办四年,共26 期,参与的企业员工人数超过了1300 人次。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