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业对外开放从嘉定起航

日期:2018年7月12日 10:41: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嘉定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站在时间的长轴上看,汽车产业在嘉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三次跨越,每一次跨越都深深地影响着嘉定、改变着嘉定。

改革开放40年来,汽车产业在嘉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嘉定的特强产业。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汽车产业基地竞争力排行榜上,嘉定以0.975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让这座江南古城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汽车城”。  

上海大众牵手嘉定

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嘉定是国内汽车工业的发源地,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这里诞生,从此汽车在嘉定扎根、发芽。1984年,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有限公司在安亭成立,抓住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轿车企业在嘉定落户的历史性机遇,嘉定以改革的首创精神,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在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二十世纪80年代末,围绕“提高桑塔纳国产化率”这一目标,嘉定率先尝试了联营联建以及率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一批规模大、技术新、效益好的联营企业应运而生,如上海三联线束公司、上海延峰汽车内饰厂安亭分厂、上海红湖消声器厂等等,成为“桑塔纳”国产化的第一批配套企业。

二十世纪90年代起,嘉定又把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打造成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私营经济发展迎来春天,1993年4月,嘉定区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这是国内首个以地方政府名义制定的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红头文件,使得嘉定经济发展又先人一步。通过设立“希望经济城”等一批经济小区和“大众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整车国产化率逐步随之提高。

1993年,上海大众年产轿车突破10万辆,占当时国内轿车产量半壁江山,国产化率也达到了80%以上。得益于嘉定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嘉定海关、保税仓库等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先后前来投资设厂,德尔福派克、伟创力、采埃孚等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了汽车产业能级迅速提升。至2000年,嘉定已经形成了从整车到发动机、变速箱、制动系统、电子电气、车座椅、内饰以及各类钢制零件等完整的汽车制造功能,在服务上海大众的同时,也为国内多个主流汽车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和完善的零部件配套服务,成为国内汽车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

国际汽车城落子嘉定

形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进入新世纪,汽车产业面临着“轿车进入家庭”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荣文伟曾参与了2000年“上海国际汽车城”的第一轮策划会。“当时参与策划会的有三四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关于汽车城的建设理念也是逐步完善的,一开始大家觉得汽车制造是重中之重,后来我们打算将它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打造从汽车制造到汽车教育、研发、贸易、展示展览、体育文化、汽车金融等的全产业链,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采访中,荣文伟脱口而出2001年9月28日这一特殊的日子,时隔17年,他依然能清晰地回忆那一天汽车城正式动工的盛况。

起初,汽车城周边都是农田。家住浦东的他从家里开车到汽车城单程就要60多公里。没想到这一奔波就是17年。这些年,他见证了汽车博物馆的揭幕、F1赛车场举行的第一场赛车比赛、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启用等历史性的时刻。

荣文伟透露说,2001年到2006年六年里,市区联手在推动汽车城建设,上海市政府几乎把市里能调的资源全调过来了。上汽、百联、久事、上海国资、地产集团、虹桥开发区以及上国投等一系列上海市几乎能调的和汽车相关的,不管是汽车制造、汽车贸易、汽车研发,甚至检测,包括上海市能级的主体单位全聚集到汽车城来。

2005年,市政府正式批复“汽车嘉定”的功能定位,汽车城的概念和建设扩大到嘉定全域,“汽车嘉定”成为上海城市架构重要一环。

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建设推进,使得嘉定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实现“三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随着“国家级机动车检测中心”“国内唯一的全尺寸整车风洞实验室”“国内唯一的轿车专用试车场”等一批汽车研发类功能性项目的建成使用,上汽集团、沃尔沃、舍弗勒、天合等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先后在嘉定设立研发中心,德尔福派克甚至将全球研发总部搬入嘉定,各类研发机构的集聚,推动汽车产业由嘉定制造向嘉定创造转变。二是由单一制造功能向全产业链转变,依托雄厚和完备的汽车制造功能,围绕汽车贸易、汽车文化、汽车体育、汽车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先后建立汽车博物馆、汽车会展中心、上赛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零部件全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引进了盖世汽车网、中汽联锁、二手车等电子商务企业,并且连续多年举办汽车文化节、F1赛事、进口汽车博览会、汽车论坛等活动,在国内30多个汽车产业基地中,嘉定汽车业态和汽车产业链最为丰富和完整。三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嘉定集中力量突入汽车新兴领域,2009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基地落户嘉定,聚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系统,已经引入35家行业龙头企业。2011年嘉定成为国内唯一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以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为突破,嘉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占先机。

紧扣汽车“四化”发展方向

加快向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时提出的“国际汽车城要建设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制高点,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重要要求,以及在上汽集团考察时作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重要指示,嘉定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2015年,投资15亿元建设的“汽车·创新港”投入使用,目前园区聚集了“上汽-阿里”“蔚来汽车”“宾尼法利纳”“保时捷工程”等近100家整车、零部件、纯电动车、智能网联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和创业团队,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比如,“蔚来汽车”自主研发的电动SUV——ES8在嘉定将实现量产,被媒体誉为“中国的特斯拉”;研发智能芯片的“地平线机器人”,发布国内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中国芯”——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处理器和面向智能摄像头的旭日处理器,为智能网联汽车打造中国解决方案。

2017年,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创新中心在嘉定揭牌成立,重点建设6个核心功能平台和3个公共服务基地,把嘉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及示范应用高地,到2020年将形成千辆级、覆盖100平方公里的应用规模。

2013年,致力于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嘉定在全国率先推出电动车应用新途径——分时租赁EVCARD的全新模式。截至2017年底,EVCARD已在全国布局60个城市,租还网点超过9000个,投入运营的车辆超过25000辆,注册用户实现指数级增长并超过170万,每2.4秒就有一辆电动车被租用,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已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0000余吨,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商,用户口碑位列行业第一。2016年,国家工信部批准在嘉定设立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2年来已为上汽、宝马、蔚来、德尔福等国内外主机厂、供应商等提供了200余天次、超过4400小时的测试服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嘉定与市相关部门一起,在上海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动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和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的发放。近期,无人驾驶开放道路将从5.6公里扩大到12公里,测试场景更为丰富。同时,嘉定也正在研发全国首套新型道路标志标线系统,并将在测试区内试点。

来源:《青年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