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垃圾综合治理争上新台阶

日期:2018年8月15日 15:06: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导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嘉定区生活垃圾规模快速增长。此前,作为嘉定区主要处理设施的安亭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超负荷运转、臭气扰民、投诉不断。

为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解决好垃圾综合治理问题,嘉定区于2011年开始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规划建设嘉定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狠抓源头减量的同时强化末端处置保障。

2017年,嘉定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投运。从2018年起,嘉定区实施“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全面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4个方面12项工作任务,落实源头分类,强化全程管控,增强处置能力,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实现全区90%以上的住宅小区分类实效达标。

全面提升处置能级

嘉定区投资近10亿元建设的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地处外冈镇与江苏省太仓市、昆山市的交界处。经过市区相关部门的努力,2015年5月28日,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在外冈镇古塘村打下第一根桩,并于2017年7月21日点火试运行。嘉定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以填埋消纳为主转向再生利用为主。

在此之前,嘉定区于2017年4月14日关停安亭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2005年投产运行、早已不堪重负的安亭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完成使命,3万平方米的厂房拆除完毕后同步实施封场和生态修复。

与设计处理能力仅500吨/天的安亭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相比,嘉定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引进了3台能够日处理垃圾500吨的三菱马丁机械炉排炉,处理垃圾能力是安亭处理厂的3倍;每条焚烧线年运行8000小时,年处理垃圾总量可达50万吨,通过焚烧垃圾每年可以发电超过1.38亿度,相当于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烟气排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目前实际进厂生活垃圾量约1500吨,生活垃圾经过焚烧处理后可减量85%,且炉渣100%被制成建筑材料后再次利用,比起填埋方式处理,每年可节约用地约100亩。

分类实效逐步凸显

结合“宜居家园”建设,嘉定区以新成路街道整区域覆盖为先行试点,以“绿色账户”为主要激励手段,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广大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步提高。

党建引领、社会动员。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此,嘉定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双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明确垃圾全程分类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确立组织架构。7月23日,嘉定区召开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推进大会,区领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镇、居村等各级单位收听收看了大会,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动员的工作格局。

全面宣传、人人参与。围绕普及和推广“为何分、怎么分”等垃圾分类基本常识,嘉定区制作了通俗易懂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宣传短片等,使垃圾分类观念入户、入村、入校、入企,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垃圾分类工作的自觉性。此外,利用“两台一报一微”(嘉定电视台、嘉定广播电台、嘉定报、上海嘉定微信)等媒体开展垃圾分类新闻报道,采访垃圾分类达人、播报典型事件,树立正面形象。全区约25万名学生家长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逐步让“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等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多措并举、闭环管理。按照“保障前端分类减量、确保中端规范收运、强化末端资源利用”的思路,嘉定区坚持“大分流、小分类”,落实垃圾全程分类闭环管理。前端:推进绿色账户正向激励和辅助分拣员言传身教相配合,引导居民定时定点与自觉主动实施源头分类投放干、湿垃圾;锁定公共机构、饭店以及食品加工等重点单位,强化城管、市场监管等单位联合执法,全面实施单位强制分类。以安亭镇为试点建立覆盖全镇的“两网融合”回收网络,并对低价值可回收物废玻璃实施奖励性补贴,激发市民交投废旧物资的积极性。中端:配强分类收运物流,强化分类收运过程监管,提升垃圾清运车辆分类收运能力,目前全区共配置生活垃圾作业车辆337辆,其中湿垃圾专项收运车100辆(含20辆餐厨垃圾车)、有害垃圾收运车12辆、干垃圾车225辆,所有分类收运车辆均已安装4G视频监控系统,实行错时收运、分流处置。末端:持续对湿垃圾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现已在22个居住区及单位就地配置生化机,安亭、江桥等5个街镇建立小型处理站消纳处置果蔬菜皮,餐厨垃圾则进入华亭环兴湿垃圾厂集中处置。目前,区级6个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域将全部安装使用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带头推动源头减量。下阶段,嘉定区将重点推进湿垃圾处置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分类分流集中处置能力。

垃圾分类三年行动已全面启动,嘉定区将用创城的精神、治河的勇气和拆违的决心,打响一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城乡统筹”的全民战役,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推动广大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逐步养成,推动全区垃圾综合治理的落细落实,为建设“美丽嘉定”、实现绿色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城市导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