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效能

日期:2018年11月2日 13:55: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2018年,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联手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卫计委、市科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农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及各区政府,全力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立足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助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通过多级联动、多方联合、下沉资源,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夯实本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级网络,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本系列专题将分期呈现16个区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取得的新进展、新变化,以期更深度、更全面、更生动地展现上海最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之现状,并以此展现上海涵养文化生态、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积极作为。

完善的硬件建设、标准化的阵地服务、多元的资源配送方式、特色鲜明的示范点效应,高品质提升了嘉定区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服务效能,让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近年来,嘉定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始终重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在推进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 “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工作中,嘉定区承担实事项目的252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以“标准化、多元化、示范性”为着力点,扎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8年9月底,嘉定区针对居村共配送演出2253场、电影 2493场、培训1881场、展览及其他活动784场。其中,17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成为嘉定区居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点。

【标准化】从规章到规范 多举措推进硬件软件提升

在真新街道鼎秀社区,通过社区空间折叠改造,形成一种综合性、多功能的折叠空间——“鼎治空间”。它的内部既设置了办公基础设施,又叠加了文化休闲设施,有书屋、水吧间、议事亭,白天接纳居民静态化的生活休闲活动,晚上和节假日提供社区居民各类主题活动与社群互动,成为全年全天候开放的居民文化生活交流空间,使一大批原本不愿意参加或者犹豫着是否参加社区活动的人群,聚集到“鼎治空间”来,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产生了良好的共鸣效应。

嘉定区坚持制度建设,对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硬件和软件建设明确标准,从机制上引领公共文化建设工作。

比如在农村,要求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广场不低于500平方米、图书室不低于60平方米、活动室不低于150平方米、多功能室不低于150平方米。室外广场还需配置照明灯光和外接电源系统。

而在城市,要求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原则上应达到室内活动场所总使用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并配有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

同时,在服务指标方面也有制度规范,规定每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每天按时开放,并按规定期限每月向区文广局报备阵地开放时间安排,同时规定:文艺演出全年不少于5场,每场文艺演出室内上座率不低于50%,室外观众数不少于100人;团队活动每周不少于5次团队活动人数每次不少于5人。村活动室每月不少于2场电影。确保嘉定区高水平推进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提升嘉定区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使百姓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做到全民共享文化盛事。

此外,嘉定区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年度文广工作考核体系。针对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制定详细考核指标,涵盖硬件建设、阵地开放、活动组织、品牌打造等,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的150分里,仅村居工作就占35分。以考核为抓手,全面推进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

同时,继续引进社会力量监督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通过零点公司每月对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阵地开放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暗访测评,每年发布满意度测评报告,推进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

嘉定区坚持以标准化为引领,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工作纳入嘉定区首批发布的区级标准。经过对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走访和调研,结合上海市文广局发布的相关文件,起草了嘉定区《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及管理规范》,从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着手,对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服务和管理进行了规范,特别是强化了居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量化考核指标,以标准对实际工作形成指导,进一步确保居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能升级。

【多元化】从被动到主动 多渠道配送繁荣阵地文化

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嘉定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提升居村级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能级。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要求,严格落实供需对接。原本被动接收上级资源配送居村,现在不仅主动点单,提出自己的文化诉求,还对上级的配送资源和配送活动进行事后反馈,倒逼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的精准化。

在此基础上,嘉定区通过深入挖掘资源、培育团队,开展了多渠道的资源配送活动。3月18日,嘉定区举办了公共图书资源村居配送启动仪式;3月23日,举办了嘉定区公共文化资源四级配送交流展示活动。这两场配送启动仪式的举办,标志着嘉定区针对居村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全面启动。同时,嘉定区针对居村级的资源配送已经延伸到4.5级,也就是将资源配送到村民组。确保全年向每个居、村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导赏、公益电影、图书、体育健身等项目类别不少于2项,每月为每个行政村配送公益性数字电影放映不少于1场,全年向每个村、居配送文艺演出不少于5场。

一是开展文化走亲活动。鼓励镇级团队将优秀节目送到相邻街镇的居村,本街镇的居村之间,也组织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积极开展文化走亲演出活动。例如,菊园新区截至目前已分别与外冈镇、徐行镇、嘉定镇街道、华亭镇、新成路街道和徐行镇开展了“文化走亲”活动。除了横向的走亲外,今年5月,菊园新区还开展了面向辖区内各个村居的纵向文化走亲,流动音乐汇、流动美术馆、有戏影院、漫话古砖、沪语童谣汇、童乐美工坊、周五有戏等,10个项目200多场活动以“点单配送”的模式送到居民家门口。目前,嘉定区街镇之间,居村之间开展的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已经极大丰富地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阵地。

二是开展文化轻骑兵巡演活动。从全区500多支优秀群文团队中遴选出80多支团队组成文化轻骑兵,以小分队的形式,将舞蹈、戏曲、音乐、曲艺等资源,送到村居,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精彩的节目。5月23日,首场文化轻骑兵巡演活动,“欢乐快递 文艺轻骑”曲艺创作节目下乡巡演来到嘉定工业区灯塔村9组。此次曲艺轻骑兵文艺演出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在文艺作品中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元素,用精彩的表演传递热情,用多彩的文艺形式吹响新时代前进的号角。文化轻骑兵巡演活动把视听盛宴享受带到了群众中去。

三是开展一级团队展演活动。组织2017年度评为嘉定区一级团队的安亭镇故事团、徐行镇乡音戏曲沙龙、工业区百姓文艺队、马陆镇“乡音美”戏曲沙龙等优秀团队,在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通过“客堂汇”和“客堂戏”等平台,将不同特色的演出资源展演给居民。此外,嘉定区还将“百姓系列”的歌手大赛和才艺大赛的海选和部分初赛现场设在居村,不仅居村的老百姓看到有趣的演出,还吸引了不少居村老百姓亲身参与活动,增加了互动性。

四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优势。依托文化嘉定云,形成“文化E家”服务版块,以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内容包括百姓应赏、欲赏的具区域特色的艺术普及、群文展示、少儿艺术、影视欣赏等数字资源,建有具有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等特色的数字文化服务数据库,内容包括:秒懂嘉定、精彩直播、文化故事、文化微课、亲子天地、文化午茶、群文风采等七个版块,并形成常备资源不少于2T,每季度推送更新资源量不少于200小时的运行机制,促使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沉淀,进一步丰富居村文化富集度,丰富居村文化场所的文化供给。

5月21日起,为积极响应“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宣传推广嘉定区“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文化资源,文化嘉定云推出每天一分钟“秒懂嘉定”系列短片,内容包含嘉定标志性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等众多嘉定文化的代表,让文化走入生活。同时,文化嘉定云继续优化有线电视端功能,通过有线电视实现嘉定文化数据库的点播,让数字文化服务不仅入村、入居,还要入户,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示范性】从精彩到精准 多点位引领居村特色文化

在推进居村实事项目过程中,嘉定区以高于市级标准不断追求品质。从硬件建设的达标到特色化完善设施配置,从完成配送指标到提升活动品质,越来越精致的居村文化阵地和越来越精品的文化资源呈现在嘉定市民面前。嘉定区在完成第一批居村实事项目达标验收之后,将着力点放在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阵地服务品质方面,对综合文化活动室阵地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阵地开放的常态规范化、场馆的管理使用和活动组织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基础上,嘉定区深入挖掘居村资源,在高水准精准推进居村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工作的同时,积极打造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品牌,确保每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拥有自己的品牌活动或品牌项目。

一是通过竞赛活动宣传推广典型。结合上海市“凝心聚力·提质增效”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立功竞赛活动,嘉定区以提升居村实事项目知晓率、满意率和支持率为目的,在全区开展了赛工作规范、赛工作作风、赛工作成效、赛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期间,重点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实际成效,通过评选优秀居村、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褒奖实事项目工作中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单位和人,真正体现工作质量、特色品牌。

二是形成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品牌项目。嘉定区鼓励各街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宣传推广服务品牌。除了要求每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至少形成1个活动品牌之外,还要求局相关业务科室和直属单位加大对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指导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积极打造本区域特色的品牌项目。

在菊园新区嘉悦社区,小区住户多位新上海人居住区,且以80后为主要群体,幼小孩童多,嘉悦社区结合居民需求,推出“悦宝贝”亲子系列,涵盖手工制作类、科普类、安全教育类、童声合唱团和舞蹈美术等方面,促进小家庭的良性成长,融入社区大家庭,为宝贝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文化助力,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而在嘉定镇街道丽景社区则是一个征地农民入住多的新型社区。“新居民”长久以来在农村养成的生活习惯与城市化的要求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该社区通过以“文化天天行,活动月月新”为载体,围绕“共学、共创、共建、共享”活动内容,将打快板、拂扬琴、唱小曲、扭秧歌等“草根文化”在丽景社区文化站内以不同主题、多种形式,蓬蓬勃勃、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让社区居民每天都唱着、跳着过、笑着中过日子。

三是打造居村级“示范点”。嘉定区制定了《嘉定区居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点创建标准》,包含硬件、服务、影响力三大重点指标,涵盖了场馆硬件、设施配置、设施环境、管理人员配备、群文团队建设、阵地作用发挥、特色品牌和宣传推广等内容。经过评审,嘉定区初步确定了17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作为嘉定区村居级“示范点”创建单位。

嘉定新城(马陆镇)北管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就是嘉定区居村级“示范点”之一。北管村结合“宅舍文化”创建工作,围绕“安老怀少”主题,推出“国粹文化课堂”,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课程魅力,课程包括茶艺课、手工课、舞蹈、书法课、葫芦丝5个课程,全年体验课课程为15次。文化课堂在进村宅的同时也来到村域内的大型企业,例如爱茉莉化妆品有限公司,为员工提供更多文化服务,做到真正的文化惠民。

嘉定区将把这 17个“示范点”打造成硬件设施特色化、布局合理化、服务标准化,品牌显著、各具特色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并通过“示范点”的引领效应,促进全区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下阶段,嘉定区将持续推动居村级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全区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服务效能,让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焕发更多的活力,让嘉定的市民因文化而更加幸福。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