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渔具展示馆 讲渔文化故事

日期:2018年12月12日 09:24: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近日,嘉定区安亭镇绿苑社区在绿叶小区举行渔文化展示厅开放仪式暨“我的渔民生活故事会”活动。开放当日,馆内人头攒动。看着展示的渔船、蓑衣、渔网、竹篓、油灯以及挂在墙上记录小区时代变迁的老照片,居民们赞不绝口,纷纷以自己亲身经历,讲述渔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渔文化展示馆,让老渔民念想有了寄托。绿叶小区曾是远近闻名的水产村,上世纪60年代,一批四处漂泊的渔民来到这里定居,结束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日子。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这批渔民大都放下了捕鱼行当,过上了安稳的陆居生活。而离开了日夜相随的渔网,居民们总觉得日子少了些什么。为此,在小区的自治活动中,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引领居民打造以渔文化为主题的自治项目,想方设法解开居民心结。

渔文化展示厅自治项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居民们的鼎力相助。有人日夜赶工编织各种样式的渔网,有人四处搜寻老照片,力图还原捕鱼生活最原始的风貌……今年九十高龄的陆奶奶,从居委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这个项目后,主动捐出了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织鱼网的梭子。在展示馆,这个表面已经发黑的工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却勾起了老渔民们对过去岁月最真切的回忆。“记得小时候的傍晚,常常是我们躺在船舱里,母亲就坐在船头织网,日子清苦,但也知足。”50多岁的戴阿姨回忆道。她说,渔文化展示馆不仅让老渔民的念想有了寄托,也为年轻晚辈了解过去提供了载体。

凝聚民心民力,让居民找到归属感。小区的自治理事会成员还发起成立一支志愿者队伍,负责展示馆的日常看守和保洁维护,同时为维护社区环境、助老互助贡献力量。“渔文化自治项目只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来凝聚民心民力,让居民找到归属感。”在绿苑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秋凤看来,把居民熟悉的渔文化贯穿在社区自治项目当中,能激发自治活力,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

目前,绿苑社区的渔文化自治项目已初现成效。在拆违工作中,社区自治理事会成员主动带头拆除自家违法建筑,并劝阻租客的擅自搭建。如今,小区内的违法建筑能做到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居住环境更有序。“一些出嫁的女儿们,现在还特意住回来了,就是看中了我们的环境和人情味。”王秋凤说。

来源:《东方城乡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