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的书院,自宋至清先后有12所。宋代,录判龚天定在拱星桥建北府书院。明正德十二年(1517),督学张鳌山与南京户部员外郎胡缵宗在留光寺建练川书院。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知县韩浚在东城一图建明德书院。明天启四年(1624),魏忠贤欲捣毁天下书院,知县谢三宾为保存明德书院,易名为劝农公署,明崇祯元年(1628)复称明德书院。
清康熙初年,知县余敏在东城二图建六德书院,又名南城讲院,后改作二黄先生祠。康熙十四年(1675),知县陆陇其在城隍庙西侧建清廉书院,康熙五十六年改作陆清献公祠。康熙二十一年,为纪念知县马云会,在南翔白鹤寺崇善堂左建马公讲院。康熙二十六年,为纪念大中丞赵士麟,在白鹤寺香林堂前建惠民书院。清雍正三年(1725),本县生员于孔庙训导署废址建兴文书院,以示对知县赵向奎倡捐重建尊经阁和名宦、乡贤二祠的纪念,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廖运芳将其易名为应奎书院。乾隆三十年,知县杜念曾建讲堂,又易名为当湖书院,以纪念陆陇其惠政。乾隆二十四年,知县介玉涛在城隍庙后园建凝秀书院。清道光八年(1828),巡抚陶澍以归有光别号为名,在安亭菩提寺东侧建震川书院。清同治五年(1866),知县江福安于外冈,以文士朱曰佩之字为名,建石民书院。清光绪十八年(1892),美国基督教女教士雷根,将光绪十四年开设在南门外福音堂的学塾,迁至城内宜弄顾宅,易名博文书院,其课程有中文、英文、算学等,邀请上海艾承禧,太仓陈猷,本县黄世祚、汪兆钧、潘越镳为中文教员,至光绪二十年停办。当湖、震川两所书院至光绪二十八年改办学堂。
明成化五年(1469),知县洪冕在西门登云桥创办四门小学,为本县有社学之始。明嘉靖十五年(1536),知县李资坤置田80亩,重建四门小学,在南翔、纪王、黄渡、娄塘、外冈、葛隆、安亭、徐家行,以及广福、真如、大场、江湾、罗店、杨家行、月浦、高桥等16个乡镇各设小学1所。清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吴桓在当湖书院附设当湖小学1所。
元至治年间,县人林畴在县治西办苍林义塾。明景泰七年(1456),钱铉在县署后办钱氏义塾。明成化九年(1473),徐冕在徐家行办东海义塾。清乾隆初,程乾五在南翔镇办槎溪义塾。清道光中,葛锡祚在城内办园通寺义塾。道光二十六年(1846),徐经和黄鋐办洒扫会义塾,名为义塾,而实际入塾者均为准备应举的初学士人,塾师自费聘请。清光绪四年(1878),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于南翔建悦来女塾,为本县有女学之始。
历代私塾遍于城乡,各塾入学儿童,数名至20名不等。1912年后,改革私塾,其教材、教法都要求仿效新学堂。1932年9月,县教育局对全县塾师进行登记、鉴定,成绩优良的给予奖励,最优者改为代用初级小学校。至1948年,全县尚有私塾8所,塾童262名,塾师8名。解放时,全县仅存私塾1所,未几即自行停办。
(摘自《嘉定县志》)
来源:《解放日报》